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语文

潮州市23-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科期末统测质量分析

  • jys
  • 2024-01-29 14:54
  • 阅读 280
分享到:

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饶平县第二中学  郑洁真

    

    一、试卷概况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 课内考查的是诗歌鉴赏和语用题(二)(《乡土中国》),选自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外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一);课内外结合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和作文。 命题以测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为目标导向,力求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高一上学期对于教材的学习效果。

全卷100分,设置了17道题,其中单项选择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主观题11道,共90分。

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一级全级最高分84分,平均65.7分;客观题平均6.8分,主观题平均58.9分;试卷难度系数6.6。

二、试题特点

试题命制严格落实教考衔接,难度适中,适合高一学生。

现代文阅读选用了凯歌的一篇小说《书者雪樵》,写的是革命年代书大家的与书法和抗战有关的故事(革命题材勾联第一单元的《百合花》),表现了主人公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紧扣第二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和爱国献身的“生命意义”。考查了小说内容理解、艺术特色赏析、情节推进与人物态度的变化和叙事特点。共4题16分。

文言文阅读采用双文本阅读形式,考查了课内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荀子的《劝学》和课外《曾国藩家书·修身劝学篇》。依次考查了断句、文言词语的辨析、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句子的翻译以及依据文本辨析论证特点的简答题,共5题18分。

诗歌考查了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设置了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共8分。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赏析;主观题仿照2023年新高考1卷“写文学短评”的思路,设计了两组关键词:甲组,写景·咏史·抒情;乙组,笑。

情境式默写考查的是必修上册必背的重点篇目《梦游天姥吟留别》、《沁园春·长沙》、《归园田居》以及必修上册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诗句。

语言文字运用Ⅰ紧扣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调查·关于传统“贴春联”的记叙性语段,考查成语的运用和表述不当的修改;语言文字运用Ⅱ节选自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的第九章,考查了“概念”的提取和压缩。

作文把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和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中“钟扬”的话相结合,考查对“生命的意义”的联想和思考,并写一篇叙述经历或抒发议论的文章。

三、学生答卷情况及教学建议

下面以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一级学生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第1、2题为选择题,分值各为2分,平均分分别为1.4分、1.0分;第3、4题为主观题,共12分,平均分共7.4分。

3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分析人物态度的变化”(与2022年、2023年新高考Ⅰ卷第8题的主观题考查点相同)。评分标准:①一开始子清为镇守使寿辰求字,雪樵不齿镇守使为人,因而也看轻了子清,拒绝其题字的请求。(2分)②在经历敌机轰炸时,负责治安的子清边指挥百姓躲避,边命令士兵们还击,这让雪樵感受到子清的爱国、爱民之情。(2分)③最后病中为子清写了“保家卫国”的牌匾,激励他的抗日热情。(2分)。该题平均得分4.3分。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准确梳理情节并分析雪樵对子清态度的变化,得分点的第1、2点把握得较好,特别是不少学生能点出因“子清”积极抗战而对其态度的“改观”;第3点主要是对态度的变化把握不够准确,大多认为写牌匾给子清是对他的敬佩、敬重、信任、理解、赞扬,赞颂等,没能结合人物的身份和背景来理解人物的态度。

4题考查“小说叙事的特点”,考点比较新颖:“小说把人物对话糅合在叙述之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评分标准主要是从“形式、人物、读者、情节”等角度切入,言之成理均酌情给分。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情节、人物的角度作答。“情节”角度分析准确,“人物”角度分析“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部分学生能从读者的角度,虽答不出“拉近距离”这一点,但能结合文本具体例子答出“引起读者的思考、共情等”;“形式”角度少有学生涉及。该题平均得分3.1分。

问题分析:从学生的答题情况,说明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特点基本能够把握,特别是答题结合“三要素”的意识;其次是梳理情节的概括能力也较之期中考有了明显的进步,基本能以“某人做某事”的形式教准确地概括;但是细读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层次依然有待加强,特别是两道选择题正答率较低,说明学生分析文本,特别是“艺术特色”的把握理解上,反映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依然较低。

教学建议:在文学类阅读中,尤其要引导梳理文本结构层次,依据上下文内容,立足整体细读“局部”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依据“单元导语”和“学习提示”梳理小说叙事抒情的特点,规范主观题答题规范。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双文本,课内外结合,《劝学》和《曾国藩家书·修身劝学篇》,

5题为断句主观题,共3分。依照2023年新高考的形式设置8处断3处的格式。学生基本上能依据相同的两处句式正确断句,平均分2.7分。比较集中断错的是在“B、G、H”。

问题分析:句意不明是断错的主要原因,错断“B”处是因为忽略了句子的语法结构。

6、7题为选择题,各2分,主要考查课内外结合辨析文言词语和文意理解题,平均分分别为1.6分和1.2分。

8题翻译题8分,平均分为5.4分。

81题是课内句子翻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得分点:“跪”,“非……者……也”,“躁”各1分,句意1分。

学生答卷情况:“跪”“躁”的翻译准确度高,“非……者……也”这个判断句是句式基本能翻译出来,但是“者”的名词性结构和否定词部分学生译不出;另外错误比较集中“直译原则”上,常识性错误翻译不少,如:“螃蟹有八只脚和两只钳”。平均分是3.1分。

82题翻译“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得分点:“谓”,“巧”,“卸责”各1分,句意1分。

学生答卷情况:“谓”和“卸责”学生基本能译出来;“巧”字基本漏译,或者译为“容易”,不给分。也基于这一点,加之学生忽视了句子主语,句意上基本把后半句翻译为:“这都是容易推卸责任的人”,不给分。平均分2.3分。

9题,是简答题,共3分。依据第六单元的单元任务考查学生把握“议论文的针对性”。“ 曾国藩的“劝学”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吗?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评分标准是《劝学》的中心论点1分;“曾国藩‘劝学’的正反两个事例”各1分。平均分2分。学生失分主要集中在“批评诸弟‘谓在家不可用功,是巧于卸责’,”这一论据的概括上。

问题分析: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较低,特别体现在文意理解选择题的得分率始终较低。依照选项回归文本一一比照的意识、直译意识都比较薄弱,文言文词语和文言语法知识积累薄弱。

教学建议:重视课内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对文言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自己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多积累文化常识,为以后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做好准备;翻译时引导学生以直译为主,字字对译,注意把握关键词、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时要联系上下文,译后检查,文通句顺。引导学生借助选择题来理解文本的意识,回归文本对应区域一一比对和细读文本的习惯。

2.古代诗歌阅读

诗歌鉴赏是课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10题2分,平均得分1.6分,错选较集中在“C”项,多数学生没能正确诗句运用的手法。

11题6分,平均得分3.5分。题目“根据教材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读书小组要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写景・咏史・抒情;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笑。请你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情感、技法的把握。

完全仿照高考题,又勾联必修上第三单元的单元写作任务,学生对该题并不陌生,但是答题的规范度较差。学生答题情况:多数学生答题不能先回答选择哪个组加入。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多数学生选择“甲组”,答案多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苏轼在赤壁之时所见之壮丽景观;接着以赤壁为背景,咏述了周瑜在三国时建功立业,年少有为的史实,一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抒发出年老而不能建立丰功伟绩的感慨。”选择“乙组”的答案多如:“‘笑’在诗中出现2次,一次是写周瑜‘谈笑’,刻画出一个意气风发,镇静从容的周瑜;第二次是苏轼‘多情笑我’,写出苏轼被贬的苦闷,和无法实现理解的苦笑。”折射出两个问题:审题不清,写出思路该怎么回答?很明显学生只能简单地就“词”解释,而不是评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透彻,不能结合关键词有效分析。如“写景·咏史·抒情,如何融为一体这一点基本没有学生注意到。”

问题分析: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还是偏低,怎样读懂诗歌内容,如何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人意图,如何辨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技法都一知半解;细读题干,判别题型进行规范答题的意识也较薄弱。

教学建议:要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除了读懂诗歌字面意思上下功夫外,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课内诗歌多次出现的著名诗人的经历、其作品常表达的情感和创作风格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答题的鉴赏术语。此外,强调分点作答、规范答题格式。

3.名篇名句默写

12题名篇名句默写,平均分3.55分。第⑶题是开放性的题目,既考查了“借代”手法,也检查了学生背诵的情况。

学生答卷出现的问题:(1)(2)得分较好。“冥”字写错的多。(3)失分的原因:一是把比喻句当借代,二是简单把有典型意象的诗句当借代,如“金风玉露一相逢”。根本原因是不理解借代的手法。

教学建议:对要求背诵的篇目,要做到字求其义,句求其解,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将背诵的篇目分散记忆,多次复习,反复巩固;注意同音字、易错字、难写字,避免写错别字;作答时要明确题干的指向范围,避免填错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设置4小题,共12分,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平均分分别为1.3、0.2、1.6、3.5,病句修改题,学生失分特别严重。

13题:填写成语,三个空,一空1分。学生答题情况:(1)大部分学生能答对第一空,填出“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等成语,有部分学生看到“一片”就填了“神鸦社鼓”,对诗词中的典故内涵把握不准确。(2)第二空要填表示“春天万物恢复生机”的成语,大部分学生填了“生机勃勃”“杨柳依依”“花红柳绿”,不恰当;还有部分学生填的不是成语,如“翠柳生枝”“万物初生”等。(3)第三空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要填表示“内心高兴,笑容满面”的成语,如“喜笑颜开”“眉开眼笑”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上下文语境,填了“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另外错别字的现象较严重,如“喜笑言开”“喜上眉稍”。

教学建议:教学中需要强调成语是已经定型的固定短语,不能随意改动成语中的字词和结构,如“喜笑颜开”不能写成“喜笑颜展”和“喜笑开言”;需要落实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的相关学习任务。

14题:全级只有3个满分。本题两处修改各1分,指出错误序号,未能正确修改,不给分。(1)第一处,将“且”改为“而”“但”“却”等均给分。(2)第二处,将“燃烧”改为“寄托”“寄寓”“承载”均给分。(3)本题要注意⑤处的“照耀”要对应④处的“炽烈”,⑥处的“寄托”要对应④处的“内敛”,因此,不能将“炽烈”和“内敛”的语序调换,“燃烧”也不能改成“彰显”“昭示”等带有“外露”语义的词语。

问题分析:学生结合语段上下文内容来答题的意识比较薄弱,提取语句关键信息的能力偏低。

15题:本题2分,只需要填写处《乡土中国》第九章的有关“乡土社会”的概念,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的情况。本题完成效果较好,基本上都能写出“无讼”或“礼治”。

16题:压缩语段,5分。学生答题情况:法律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基本都能准确提取出来,但是有所遗漏,没有注意到句子的层次“环境改变”和“时间改变”是两个层面的关键信息。

教学建议:养成分层、勾画关键词的意识,提高提取信息,归类整合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借助课内的教材落实新高考出现的语言运用新题训练,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分清主次,辨明轻重,完成概括内容要点的逻辑能力,积累标点符号和常见的修辞手法等。

重视新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作者写作的基本情况或提示必要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实际阅读可能遇到的困难出发,提供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设计富有启发性、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建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经验,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写作

作文40分,平均27.8分。

文题解读: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包含结合现代文阅读理解“雪樵”生命的意义:追求、造诣、(工匠净胜)舍身为国、家国情怀;第二段选自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探界者”钟扬》的最后一段,有几个关键词诠释钟扬的生命意义:科学、探索、梦想、奉献。

两段话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切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这一人文主题,既便于学生从教材中汲取素材,也能深化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写作要求:

1. 学生必须基于材料去理解“生命的意义”,并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在材料的基础上,要立足自身经历或者当代青年的“生命观”,有针对性地对“生命的意义”做出个人的思考。

2. 既可叙述经历,写一篇记叙文;也可表达思考,写一篇议论文。写作任务:围绕“力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叙述经历,可写成记叙文;抒发议论,可写成议论文。

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学生写作情况:绝大多数学生写议论文,极少数学生写记叙文。

评分细则:

①能够紧扣材料,阐述“材料”中“雪樵”和“钟扬” 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的意义”具体所指,有何共同点;

②由材料进行合理联想与思考,由此及彼,由事及理,论证自己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解;

③;中心明确突出,。

核心关键词“生命的意义”,能扣紧材料及核心关键词行文,中心明确,立场鲜明,结构完整,字数合格即属于符合题意,28分以上赋分;

1.扣题:扣紧关键词“生命的意义”。

⑴能够立足材料,由材料引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且分论点设置合理,每段都能扣紧关键词分析,论据典型且能结合中心论点充分说理,结构和逻辑思路清晰严密,32-34分赋分。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能体现出思考的深度或议论立足于时代背景下的思考,较有针对性,34分以上赋分。

⑵虽然能围绕“生命的意义”行文,但结构框架不够完整,分论点设置还有一些问题,虽能分层论证但各层缺乏紧密的逻辑联系,28分左右。

2.论据:没有典型论据支撑,28分左右赋分。

学生答卷出现的主要问题:

1.大多数学生没有结合材料引发联想思考,全文全然不提材料,只围绕“生命的意义”行文;

2.观点的提出与材料所给的例子关联度较差,如:“发展”“薪火相传”“敢拼敢闯”“坚韧伟大的生命才有意义”等;

3.不少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泛泛而谈,有个性、有深度的思考较少,套话套文不少。如谈名人(他人)的生命意义,没有自己的思考;或是对二段材料的扩写,占了文章大半篇幅; 谈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或“ 拼搏”或“坚持”的不少;

4.能够从教材中援引事例,但不够恰当或者引用事例多用记叙性的语言,不能对事例做出点评,使论据与观点相印证;

5.卷面凌乱、书写潦草;

6.字数不足。

问题分析:本次作文贴合教材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且教材中所提供的关于“生命的意义”的写作素材不少,本是一个切入口大,贴合学情的作文题目,但是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来看却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所给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不能结合人物的所做所行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具体指什么,多数学生停留在思维的浅层,多是写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奉献、爱国……;其次是忽视了“任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完全丢弃材料写作的现象占比很大;另外是分论点的设置,议论文的结构完整,论据的使用等一系列与议论文文体写作的问题不少,显示出不少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较低。

    教学建议:重视培养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特别是对任务驱动的理解,如何做到紧扣材料又落实任务;强化学生对关键词内涵挖掘的意识,既要紧扣材料中的“所指”,又能立足现实、社会现象、时代热点等思考关键词的“能指”;加强对学生议论文文体的写作指导,特别是对谋篇布局、恰当运用素材的指导。另外,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上一篇:潮州市23-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语文学科期 下一篇: 潮州市23-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科期末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