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者,且行且思且成长
- 2017-02-06 19:22
- 阅读 1873
教育行者,且行且思且成长
——记潮安区龙溪中学
潮安区教育局教研室 洪名飞
初识陈红老师,是在1996年的潮州市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课比赛。那个时候,陈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优秀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给每一个参加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20年间,常常感受陈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每每为之感动。
陈红老师的工作经历非常简单:1986年中师毕业后回到母校——龙溪中学任教,从此扎根基层30余年。说起陈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却不简单:从一个基层学校的普通教师到校、区、市的教学骨干,再成长为潮州市教育系统名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名教师培养对象。30载光阴见证了陈老师专业成长的每一个足迹,也记载了陈老师对母校和对教育的热爱。
潮安区龙溪中学是一个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的学校。她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教师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备考计划、老教师的示范引领、年轻教师的虚心求教等等。成长于斯,服务于斯。陈红老师继承并发扬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在研究者、实践者、引领者多重角色的不断转换中,与课程改革共成长。
在潮安区众多教师的眼中,
一、且行且思,行者精进
善于实践、善于反思的人,不会半途而废,而是在信念和目标的指引下,坚持不懈,不断进步。
1. 立足校本,实践课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陈老师紧跟教改步伐,用“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教学改革。2004年起,她带领学校英语组的老师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高中英语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思路,为学校连年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出贡献。
2013年,面对日渐浮躁和功利化的教育现状,陈老师开始提出“英语教学要回归语言学习的本质”的教学主张,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拓展视野、发展思维、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提升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应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2. 聚焦教学,反思凝练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实践证明,如果一位老师只顾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回顾反思,就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超越和自我发展。
在陈老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老师坚持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论著,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并结合工作实际,把所思、所感、所得记下来,形成原始材料。结合理论,把经验加以凝练。近年来,陈老师撰写了十多篇文章在有CN刊号的各级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读、思、写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使
3. 关注成长,唤醒灵魂
陈老师认为,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因为教育肩负着更深远的使命,那就是:人的发展。在教学中陈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二、思行合一,行者常至
把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无论多么遥远的路,都一定能到达。
1. 研教结合,以研促教
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负责人,陈老师身体力行,积极推进学校的科研工作,以研促教。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带领英语组的老师们开展一系列的研究。2009年起,陈老师先后主持了省、市、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三项,参与一项国级和一项市级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
2012年10月起,经过层层遴选,陈老师被确定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名教师的培养对象。在工作室理论导师——华南师范大学英文学院院长何广铿教授的指导下,陈老师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英语写作教学中分类纠错反馈的有效性研究》,把教学中对英语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有效性的困惑和思考转化为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师纠错反馈方式——分类纠错,并通过两年的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探究了其有效性。同时,在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陈老师首创性地尝试把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应用到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一起自建了约12万词的小型学习者语料库,并开展了基于语料库的初步研究。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对言语失误进行标注,观察高中生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特征和言语失误情况,通过定量定性的方法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情况做出较为精确的描述,帮助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为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科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 更新理念,科学管理
在担任学校英语教研组长期间,陈老师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新思路的探索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带领英语组教师开展新课标下的学科教学与备考实践的探索,为学校连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出贡献,也打造了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科组集体。
3. 无私帮带,引领一方
工作中陈老师把培养青年教师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毫无保留地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在教学和备考工作中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陈老师的努力下,在历次的区、市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中龙溪中学均取得较好成绩,黄俊娜、庄少珊、林瑶华、杨达佳、连建英、杨玩玲和鄞晓佳等老师获区、市青年教师观摩课比赛一、二等奖。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本校英语科教学骨干。
工作中陈老师还注重对新任教高三的教师和新上岗的教师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英语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组织教研组进行理论学习和探究,开展教学观摩,通过磨课和同课异构,有效地提升新上岗及新任教高三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和备考实际,她带领老师们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陈老师多次到区内一些学校研讨,交流教学或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多次承担获区一等奖的教师参加市教学观摩比赛的指导工作。陈老师精准把脉,有效指导,有力地提升了参赛老师的专业素质。她毫无保留的示范引领,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们中大部分人现在已成为校级、区级、市级、省级骨干教师和学校的备考主力。
2013年11月陈老师随“为中华而教”项目走进丰顺支教,执教示范课《Making the News》;2014年6月她在北师大(珠海)附属高级中学做专题报告《2004-2013年广东高考英语科阅读理解内容效度历时分析》。2016年3月,陈老师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走进乡村教育活动,在潮州市饶平县进行示范带学,推广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思者无域,行者无疆
每个人都要乐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探索,开拓创新。思考无止境,行动无止境。
王国维曾经说过:“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这句话折射着深刻的道理:境界是人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层面,一种超越自我利益得失,俯仰天地的情怀。它能够让人摆脱生活经验的简单积累与既有思维模式的束缚,用一种虔诚的心态去为自己所信奉的事业做出牺牲,从而独树一帜地开创博大宏深的全新领域。
思者无域,行者无疆。陈红老师用多方位的反思和永不停歇的脚步谱写了一曲曲不断创新、大胆改革、甘为人梯和真情奉献的华美乐章。作为一名研究者,她孜孜不倦;作为一名实践者,她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引领者,她鞠躬尽瘁,为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
30年追求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有付出,也有收获;有烦恼,也有喜悦。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陈老师自己清楚。对于她一直以来的孜孜追求,有点赞的,有不解的,也有质疑的。对此,陈老师淡然回答:“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龙溪中学造就了我,潮安教育成就了我,我愿意为母校,为潮安教育的发展尽微薄之力。事实上,能够30年不变地在这里工作,便是缘分,更是己任。我在为此累着并快乐着……”
我们祝愿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