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末统测历史科质量分析(2016-2017年第一学期)
- 2017-02-06 19:32
- 阅读 1592
潮州市 2016-2017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统测
_x000D_
_x000D_
历史科质量分析
刘少平
一、试题质量分析
1.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高?原因是什么?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的1、3、4、7、14、19小题的得分率较高,第二大题综合题中的26题第1问、27题第1问得分率较高。
原因是知识较基础,问题较容易回答。
2.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低?原因是什么?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的6、11、17、23、23小题的得分率较低,第二大题综合题中的26题第3问、27题第2问得分率较低。原因是题目要求较高,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审题不准确,答题较马虎。
选择题11:1793处死的国王,这是书本细小知识,学生记得不熟,不记得是哪一位。
选择题17: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些学生没看仔细,或忽略了侵略性这一共同点。
选择题23:比较英、美、法革命的共同点,这是难度最大、错误最多的题目,学生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概念不懂,导致选错。
综合题26(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学生作答质量较低,因为书本没有该方面的内容,上课有拓展提到,但很多学生遗忘了。
3.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
对于共同点,大部分同学未能恰当分析找出共同点。如单项选择题23小题未能分析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选中正确答案。选择题11:1793处死的国王,这是书本细小知识,学生记得不熟,不记得是哪一位。
选择题17: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些学生没看仔细,或忽略了侵略性这一共同点。
选择题23:比较英、美、法革命的共同点,这是难度最大、错误最多的题目,学生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概念不懂,导致选错。
综合题26(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学生作答质量较低,因为书本没有该方面的内容,上课有拓展提到,但很多学生遗忘了。
4.亮点扫描:
本份历史试卷覆盖了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考点范围,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为目的,侧重考查基础知识,题型多样。第一,题目内容紧贴历史中考考纲,题目很有代表性;
第二,题目文字与图片结合很恰当,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三,题目难易各层次设置分明,区分度很好。
二、评价和建议
1.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命题较好?好在哪方面?
综合题26、27总体命题很有质量。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一战是中考重点。题目材料集文字、图片相结合,问题考查设置也很有水平,能够紧贴书本重点知识考查。综合题27小题第1问中的“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设问命题较好。好在问题提利好,让学生必须通过审题才能作答。
2.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在命题上值得探讨?(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
单项选择第12题,题干中有知识结构图(内有方框1、2、3),但试题中却没有出现,出卷和审卷要严谨。
综合题26(3)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这是书本没有的知识,上课时候拓展稍有提到,因此没有重点讲解,这一次设置的分数是4分。总体的得分率不高。
3.今后备考教学和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初中三个年级的教学,必须建立系统的学科体系。精心精细策划备考备三年的教学策略。第一是要认真理解、准确把握中考历史科的命题特点和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坚持注重图片识别能力的培养。第二要抓住历史的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实施教学。在习题训练的时候,注意多精挑各地中考中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最大限度地掌握好知识。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落实书本重难点内容的同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补充拓展.。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