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第二学期高二级期末考地理科质量分析
- 2017-07-31 22:27
- 阅读 1467
2016-2017年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考
_x000D__x000D_
地理科质量分析
杨焕深 庄楚金
2016-2017年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以全国卷Ⅰ卷为模板进行命制,旨检测高二级地理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体现高考模拟的意义,为学生从高二级向高三级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试卷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内容等方面模仿了全国卷文综Ⅰ卷,给考生以真实感、现实感。试题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为主线,通过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维品质的检测,实现引导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的作用,同时为学生了解高考地理考试难度、广度等方面提供参考。
一、在形式上,与2016、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基本相似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题目字数少而精、材料新、选项区分度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材料字数都偏少,文字简单明了,图表简练清晰。解题所需信息基本明确地显示在卷面上,减少了干扰因素,降低了解题的难度。选择题选项区分度高,学生也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迅速排除错误答案。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多用简单易懂的材料,新概念的出现也给学生做出了明确的解释。综合题每个小题的设问都比较简明,修饰语也很清晰,这样对于高二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为合理。
二、在结构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较为均衡,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本套试卷单纯考核人文地理的仅有3、4、11题三道选择题及第37题中的(2)-(4)三道小题,大部分题目体现了人地理关系。客观题的考核中注重对区域环境特征的考核,如1-2题西南云贵高原的环境特征、7-8题对北方气候环境的判断、9题南北方植被带特点的区分。主观题基本与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类型相仿,第36题以植物题材为中心,以自然地理的考核为主,第37题以动物为题材,以人文地理的考核为主,考点基本贴合高二地理主干知识。选修部分不再考察《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由原来的三选一变为二选一。
三、在内容上,选择“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从客观题到主观题,每一道地理试题基本采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题材,结合时事热点,以人地协调发展为考核方向,体现高考地理试题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比如1-2题中的“超级天眼”、贵州旅游,7-8题的民间习俗,36题的虫草采挖,37题的甲鱼养殖,44题的沙尘暴问题等。以区域切入,利用图文信息,逐步考查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相关问题,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整体性、区域综合性的特色。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四、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突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整套题目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使试卷有很好的区分度,所有考生都能入题、思考、答题,得到与自身能力相对应的分数,但是对于高二的考生来说,得高分较难。如第1题需紧扣材料中的射电望远镜这一关键词,理解这一现象与各选项的关系加以区分出正确答案。第2题需结合贵州所在地形与气候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第3-4题需考虑工业布局区位。第5题需结合读图判断地理位置等。整套试题对学生的概念理解、地图判读、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均有所考核,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效果较好。
2016-2017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地理试题充分考虑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以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水平为目的,兼有高考模拟效果,体现学科特点和学科素养,有较好的考查效果。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