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地理

从2016年全国高考地理题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2017-02-25 00:59
  • 阅读 2092
分享到:

 

_x000D_

2016年全国高考地理题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_x000D_

 

_x000D_

庄楚金

_x000D_

 

_x000D_

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已经公布,高考大纲是指明高考范围、考核目标和要求的权威性文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和要求,更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以2016年全国高考试题为例来谈如何巧妙引导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_x000D_

一、关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理解

_x000D_

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关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描述:“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_x000D_

所谓“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是指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获取材料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进行分析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信息,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的能力。

_x000D_

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_x000D_

地理信息是指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地理信息展示的方式是多样的,图、表、文字都可能是载体,呈现方式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一般来说,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表格等,文字信息主要是试题的背景材料、图表引文和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它一般指向考查意图、内容和方法。找到有效地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和切入点。我们可以从材料文字、图表、题干三方面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_x000D_

方法一:引导学生从材料“字里行间”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_x000D_

2016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典型素材,考查其中的地理内涵。这些新素料、新情境的材料文字表述 “字里行间”隐藏着重要的地理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才能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_x000D_

案例一、2016年全国乙卷文综第1-3题)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_x000D_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_x000D_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_x000D_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_x000D_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_x000D_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_x000D_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_x000D_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_x000D_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_x000D_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_x000D_

案例分析:第1题可以采用“时空信息解读法”进行解题。所谓“时空信息解读法”是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关注不同尺度的时间和空间信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时空信息进行解题的方法,这是解读地理信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本题提供的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刚刚实施;地点信息:广东省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政策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与同期的景德镇相比得出,改革开放政策是佛山优势明显而景德镇不具有的。

_x000D_

2题:我们要从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提取出“中心城区”这个关键词。这种方法可以归纳为“关键词解读法”,解题中要从材料寻找有用的关键词,以找到解题的突破点,化繁为简,一举切中要害。“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中心城区”的描述是佛山城市化的结果。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佛山城市化进程带来地价的上涨,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结合“2003年”这一时间信息,国家政策优势不明显,要求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进而实施产业转移。

_x000D_

3题,这道题我们也可以用关键词解读法。材料“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这说明景德镇陶瓷产业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因此景德镇作为曾经的中国“瓷都”,陶瓷产业基础较好。

_x000D_

方法二:引导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信息

_x000D_

图形语言是地理学科的工具和载体,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已经逐渐形成了“无图不成地理”的试题命制风格。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乙卷地理部分共有6幅图,其中四个综合题每题都有1幅图,试题的情景问题设置也紧紧围绕地理图文展开。复习时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教学方法,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图表、数据、文字资料等背景素材进行分析、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

_x000D_

案例二、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_x000D_

_x000D_

10.磷高累积区是

_x000D_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_x000D_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_x000D_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

_x000D_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_x000D_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_x000D_

教学过程我们要不断训练学生读图的顺序与技巧。读图要从图名入手“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通过图名我们找到关键的“时空信息”。通过图名提取空间信息“我国四川西部”,我国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山地基带地带性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二步读图表,看到横坐标表示磷累积量,纵坐标表示海拔,结合横坐标、纵坐标找到磷高累积区大致位于海拔4200m左右。根据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随着海拔升高,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冰雪带等。由此可知,四川西部某山地海拔4200m高的位置自然带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_x000D_

11题,读图可知2000-3000处磷积累量很低,该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大气温度低有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有利于磷的积累;山坡2000-3000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

_x000D_

案例三、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_x000D_

_x000D_

 

_x000D_

读图同样从图名入手:“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从图名中找到信息点:地点信息在“中国沿海地区,陆地上的高位养虾池”;再从图中信息透视关键词:农田、植被、村庄、沿海海区、海水、地表状况及地下状况。结合文字信息“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把这几个信息整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以下答案:“高位虾池养殖过程中,引海水养虾,由于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可能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当地农田的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附近村庄居民的生活;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能造成附近海域海水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_x000D_

方法三:引导学生从设问问题本身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_x000D_

高考试题除了题材新颖,信息提供合理适度以外,问题的设置也非常重要。题干往往蕴含着设问的要求、解题的思路、答题的提示、思考的线索,因此要教会学生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_x000D_

案例四: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_x000D_

这道题目设问中给出了一个长长的定语:“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前面还加一句提示语:“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信息来进行全面解读:“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种植;“河流冲积平原”:离河较近,便于灌溉;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较高的旱地”: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袭。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旱地土层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

_x000D_

高考试题中蕴藏的地理信息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材料文字表述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表中,还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所提出的问题中。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教会学生掌握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培养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学会体察入微,具备敏锐的地理视角,掌握解读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_x000D_

 

上一篇:潮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 下一篇: 潮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科质量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