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政治

参加全国高中教学管理与高考备考研讨会的体会

  • 2018-01-03 08:00
  • 阅读 1604
分享到:


参加全国高中教学管理与高考备考


研讨会的体会

 

市教研室       蔡伟俊

 

   2017年11月2日至4日,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室高中各学科教研员及有关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由北京国教博览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高中教学管理与高考备考研讨会,听取了黄冈市教科院院长董德松《科学备考、赢在效率》的专题报告、襄阳五中校长《襄阳五中办学思想、高三教学管理及高考备考策略与经验》的报告、襄阳五中2015届年级主任崔志阳《襄阳五中高三年级管理班级管理策略、高三教师工作策略》的介绍,分别观摩了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一节高一数学公开课和襄阳五中的一节高一化学公开课。其中,董德松院长的科学备考新理念和新思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董德松院长从走出“五个误区”,抓好六个环节、处理好八个关系、克服影响考试正常发挥的八大障碍、掌握好十二种应试技巧、高三有效备考经验交流等五个方面对如何科学备考,提高备考效率作了全面的阐释。听了董院长的报告,深受启发,结合近段时间教学交流和调研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时事政策教育

   董院长在报告中指出:“突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着眼点。”董院长以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为例,对时政热点与学科教学特别是文科类学科教学的密切联系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指出教学中一定要关注时政热点。

   政治学科是时政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来是政治学科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特别是2016年开始广东高考采用全国卷,时政热点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应该把最新的时政热点渗透到学科教学和备考中。但在近年来的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科教师时政意识仍比较薄弱,时政教育只是在备考的最后阶段用一两周时间集中进行,平时教学和备考不习惯进行时政渗透,时政与知识两张皮,未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应有的效果。

   十九大报告是今年学科教学和备考必须密切关注的重要时政内容。在十九大闭幕当天,教研室刚好在金山中学调研,我当即组织政治组老师学习交流十九大报告,并就十九大报告对政治学科的教学和备考的导向作用进行深入的研讨,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社会主要矛盾当前界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将对国家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引发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大调整,今后一段很长时间,如何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充实学科教学,提升学科备考,是学科教师的重大任务。

二、倡导理性精神,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董院长在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创造设想,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对教学中活跃气氛与活跃思维的关系作了专门的论述,很受启发。理性精神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中,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政治教师在教学和备考中应十分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对学生意义特别重大,近的来说可提高学习和备考的质量和效率,远的来说将是终身受益。近年来在教学调研中和学科会议上对这个问题多次强调,但由于主客观原因,部分学科教师仍未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表现在部分教师本身在教学中就缺乏逻辑,思路混乱,条理不清,一节课下来不知所云,听课有这种感觉,学生也经常有这种反映;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和备考中重视知识教学,忽视思维培养,甚至一些教师还认为思维培养对高考没什么作用,高考就是要靠“背、默、练”。从近两年高考看,全国文综政治高考坚持能力立意,特别是主观题非常重视逻辑推理,答题要求有论点、有论据、有推理、有论证,逻辑结构非常严密,一道政治题答下来就是一篇微型小文章。目前部分教师仍停留在广东卷那种“大包围”的教学和备考思路,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政治学科教学和备考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和三段论的简单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等哲学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这才是政治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提高学科教师素质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着力点。

三、统筹学科教学,增强教学的整体性

董院长在报告中指出,要抓平时课改,变一年备考为三年备考,要统筹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循序渐进,过程中正确处理打好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部分教师对三年备考的理解不够准确,把新课教学、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个环节扁平化,一轮复习炒新课的冷饭,二轮复习炒一轮的冷饭,教学没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实行年级管理之后,淡化教研组作用,各年级备课组各自为战,未能有效协调衔接。各学校学科教研组应更好发挥其在统筹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对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应达成的目标要心中有数,做好各年级教学的协调和衔接,确保完成整体的教学和复习任务。

四、坚持科学备考,提高备考效率

   董院长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科学备考理念,准确把握高考命题原则: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遵循课标考纲,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和复习中要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综合素养,鼓励探索创新,注重知识整合,关注时事热点。复习课和讲评课要坚持“八性”:复习方法的多样性,复习内容的综合性,应试技巧的针对性,个别辅导的差异性,解析案例的辐射性,评讲试卷的诊断性,课堂训练的渐进性,教师解题的示范性。备考中要处理好八个关系:课本与复习资料;平衡发展与补缺治跛;培优与大面积提高;二、三轮复习与第一轮;打好基础与培养能力;考试与讲课;提高学科素质与综合素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董院长的科学备考理念和备考思路对我们学科备考工作有很大的启示,其中训练和讲评正是我们备考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两个环节。很多学校教师反映,由于学校统一安排的训练考试过多过频,打乱了学科训练体系,影响了学科的教学和复习进度。建议各学校控制统一训练考试频度,更多从宏观层面调控教学,要相信学校老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老师自主安排教学和训练,确保学科教学和训练的渐进性、整体性和系统化。由于疲于应对各种考试训练,部分学科教师讲评课质量不高,未能有效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讲评,讲评之后未能及时总结归纳、拓展提升,普遍存在就题讲题,未能“借题发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科备考质量和实效。

 


上一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下一篇: 潮州市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 教师培训综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