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 2018-01-03 08:00
- 阅读 3096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参加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会有感
教研室政治科 蔡伟俊
2017年4月22至24日,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室高中教研员参加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管理杂志社主办的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会,听取了钟秉林等10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其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的主旨报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伟强的专题报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的专题报告《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实践学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钟秉林会长从政策层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动因与目标、走向与任务以及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全面阐释,同时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朱伟强教授从理论高度解读了我国的课程改革。朱教授从基于教材的教学、基于考试的教学、基于教师经验的教学、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基于资源条件的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等六个方面全面剖析课程改革的历程和当前中学教学的现状,指出2017年是核心素养元年,核心素养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为新课程改革指明方向。
张丰主任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本质。张主任在深入基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学为中心”,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课堂相融的作业系统、以促进实践学习为突破、还原评价的教育功能等四个角度全面分析了课程改革的本质精神和实践意义。
听了专家的报告,受益颇丰,对我市中学如何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启示,也引发本人对全市思想政治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1.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沿革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经历了从落实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沿革,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核心素养是在上一轮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育人。
2.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 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维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发现问题、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陈友芳)。它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构成,对应四个要素,其目标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公民、有思想的公民、有尊严的公民、有担当的公民。
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调整和课程评价变化
(1)本轮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调整之一,就是压缩了必修课的学分,同时在必修环节明确了三分之一社会活动学时的规定,这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近两年的全国文综政治高考题,已经在尝试基于能力和素养的考查,逐步倾向于一种“没有标准答案,但有评价标准”的测试新方向,试题的开放性更强,以往那种“背多分”、“大包围”、“模板化”的答题,在这种转变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失灵”状态。
二、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
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我市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在教学模式、备考方式的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不能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不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产生很多与教书育人的本质不相符的现象。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
1.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在教学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未能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对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和理解不到位,不利于学生政治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形成;有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朱伟强教授所说的“基于教材的教学”模式,新课教教材,复习教教辅,公开课教课件,只教知识,不教思维和方法,教学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理性精神的培育;部分教师仍习惯于“满堂灌”,未能达到张丰主任所说的“学为中心”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课堂参与度不足,限制了学生认识和能力提升的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和素养的发展。
2.部分教师备考方式落后
在教学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未能根据全国卷考试风格的变化及时调整备考策略,仍然以知识作为首要目标,采用背诵、默写、大题量频繁训练的方式进行备考,学生能力未能得到有效训练,学生素养未能得到有效培育,在考试中频碰钉子。例如在今年一模考试中,市区评卷场有一个题组(分值14分)近四分之一的考生得零分,据了解,除了部分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相当部分学生是因为不能适应全国卷考试风格的变化,根本看不懂题目要求和材料信息,答题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部分教师对备考备三年的理解不够准确,把新课教学、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个环节扁平化,一轮复习炒新课的冷饭,二轮复习炒一轮的冷饭,教学没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辅资料,缺少自己的思考,缺少结合学生实际,没有构建适合学校学生实际、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和复习体系,影响教学效率。
(二)几点建议
1.重视理论学习
(1)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学习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有关论著和文章,为学科教学打下扎实的根基,学习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准教学方向。
(2)各学校政治教研组必须在新学年开学前后组织学科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国教育学会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及《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培养目标。据朱伟强教授介绍,正在修订的《课程标准》是依据核心素养来制定的,《课程标准》将是学科教学、学业考试和高考的依据,以后不再重新编写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2.改革课堂结构
目前很多学科教师仍然停留在“基于教材的教学”、“基于考试的教学”、“基于教师经验的教学”的课堂模式,未能真正做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在新一轮课改中,学科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角度,把培养有信仰的公民、有思想的公民、有尊严的公民、有担当的公民作为学科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学为中心”,学生为本,重在素养。要关注学生的意愿表达,激发学生的真思考;关注学生的行为倾向,发现学生的真意图;关注学生的呈现逻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注重社会实践
新一轮课程改革增加学生社会活动学时的规定,对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科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市思想政治学科根据省的活动安排,每年都举行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评选活动,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小论文、研究性学习成果、社会调查报告和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多数学校都能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但是,近三年来,代表全省学生社会活动最高水平的“广东省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虽几经动员,我市仍没有一个学校能组织学生参加。在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学生社会活动。通过时事知识竞赛、时事小论文评比等形式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继续组织动员学生参与“广东省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4.统筹安排教学
(1)统筹安排各年级教学。2014年市教研室发了一份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对各年级教学作了统筹安排,但仍有部分学校学科教研组没有严格执行,结果是各年级教学复习进度受到影响。各学校学科教研组应按照学科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统筹安排各年级教学,对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应达成的目标要心中有数,做好各年级教学的协调和衔接,确保完成整体的教学和复习任务。
(2)统筹安排训练考试。很多学校教师反映,由于学校统一安排的训练考试过多过频,打乱了学科训练体系,影响了学科的教学和复习进度。据张丰主任介绍,浙江省各学校已逐步走出大题量训练的泥坑,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系统性。建议各学校控制统一训练考试频度,更多从宏观层面调控教学,要相信学校老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老师自主安排教学和训练,确保学科教学和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化。
5.加强交流合作
(1)发挥学校教研组作用。自从各学校实行年级管理以后,教研组的地位有所削弱,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各学校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教研组内部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其在统筹学科教学、开展听课评课、培养青年教师以及学科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2)发挥教研室平台作用。据了解,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市内学科教学交流都开展得比较好,基本上每月举行一次全市性的学科教学交流活动,并且制度化、规范化。我市各学校学科教师普遍存在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现象,全市学科教学未能充分形成合力。要更好发挥教研室平台作用,由教研室牵头,定期举行全市性的学科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增强全市学科教师的凝聚力,提升我市学科教学的整体实力。
(3)加强对外教学交流。应该承认,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先进,课堂形式新颖,育人效果好。去年11月广州市番禺区政治教研员带领10位政治骨干教师到金山中学交流,交流会上介绍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和丰硕的教学教研成果,这对金中政治组的老师有很大的触动。建议各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组织学科教师到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