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九年历史科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3-02-27 16:56
- 阅读 1695
潮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
期末统测历史科质量分析
一、全市总体成绩统计情况
本次考试按照中考试题结构模式,考察内容覆盖九年级历史上册及下册前三单元。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比较客观地检验了学生初三以来已学知识。试题灵活,难度适中,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多角度、多形式地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考查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考试的结果比较正常。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二、试题质量分析:
1.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高?原因是什么?
31题:(1)辩证评价新航路开辟,(2)举两例与“西欧发展为近代的帝国主义”相关的历史事件,学生能够从正反两面辩证评价新航辟,能够举出正确的历史事件。
32题:(1)学生能指出《独立宣言》,脱离英国独立,讲出独立战争是一场双性质的革命。(2),战争是南北战争,解决了奴隶制的存废的问题,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3题:(1)学生能指出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工业生产下降,人口减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合时宜。这几题得分率比较高。原因是这一部分的题目相对比较基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比较好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点,相关类型的题型也有进行相对应的训练,所以这几道题得分率比较高。
2.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低?原因是什么?
得分率较低:33题第(2)(3)小问。
33题第(2)小题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大部分同学审题不仔细,答成了性质,如正义性长期性复杂性等,未能抓住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联系起来这一个关键的特点,所以丢分比较多。
33题第(3)小题观点论述题,学生对题型较为陌生,训练度不够,部分同学直接放弃作答,部分同学未能按要求答题,丢分严重。学生不能够正确的列出材料三跟材料四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把明治维新写成了大化改新,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写成了彼得一世改革,两者的共同之处,有部分同学只写出日本或俄国某一项内容,无法总结两个国家改革的共同之处。
3.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
典型错例:
我的观点是:俄国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俄国因多年的战争而民穷财尽,战时共产主义在和平时期再也无法推行。布尔什维克党在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经济政策的决定。尽管这一政策遭到一些反对。但是它终究给国家带来了莫大的好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0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人民欢迎,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目益巩固。
原因分析:该同学写得出观点,但观点必须是完整的结论性的肯定的陈述句,概括性不够。其次学生在答题时只选了一个事件“新经济政策”,没能认真审题题干中的“选择材料中相关联的事件”,丢了三分。最后在进行观点论述时未能做到史论结合,只是单纯列举事件,论证结束之后,未能重申观点及进一步升华,以至最后结论两分丢失。
4.优答实例。
观点:国家政策要根据国情改变而改变,才能繁荣富强。
史论:新经济政策是应对国家经济、政治危机的政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缓解了危机。其后通过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主,发展经济,使之成为工业化强国,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结论:国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现象,制定不同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
三、评价和建议:
1.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命题较好?好在哪方面?
这次命题总体难度适中,比较符合初中特别初三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31大题的第一小题设问命题较好,能够从正反两面让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辩证,31大题第三小题,能够结合时事,让学生回答中国应该怎样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着重考察学生的家国情怀。32小题基础性知识点比较扎实,能够从材料中提取相对应的答案,设问比较合理,基础性比较强,着重考察历史素养中的历史解析以及时空观念。33大题从两则材料着重考察苏俄以及苏联的经济政策的变化,33大题第一小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在命题上值得探讨?
存在探讨的设问主要是31题,第二小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与西欧发展为近代帝国主义相关的历史事件,设问不够清晰明确,如果改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相关的历史事件,学生回答问题的针对性就会比较强,虽然参考答案举出多个相关的历史事件可以进行参考,但过于松散,针对性不强。33题第二小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材料二给出的材料不仅只有新经济政策,还有苏联的一五计划,以及苏联模式的建立相关的历史史实,设问过于局限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33题第三小题,阅读材料,选择材料中相关联的事件,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这道题,这种题型是这几年非常喜欢考查的题型,是在2022年中考32题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但是没有答题模式提示,导致学生格式错误,无法按照观点、事实、论述、结论的模式进行答题,得分率较低,希望相关类型的题目能够有相关的答题模式进行提示。
3.今后备考教学和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接下来的中考备考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进行不同的备考方案的调整,夯实历史知识,回归历史课本,总结历史答题经验教训,以基础为主综合提高,培养学生答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答题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一轮和第二轮中考复习。
(1)夯实教材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加强对专业名词概念的理解;抓住主线,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2)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听课的方法、阅读教材的方法、搜集研习史料的方法、探究问题的方法等,在课堂教学、课后指导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3)加强应试技巧指导。根据不同题型给予学生答题指导,从审题、解题、作答各个环节进行细化,规范学生解题作答,避免非知识性丢分。重视中考真题训练,以不同形式重组中考真题,多次训练,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真题解题逻辑。
(4)研究新课标与新中考。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明确课程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及方法途径,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双减”政策下中考动向,提高备考针对性。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