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数学

“潮州市中学数学‘过程-生成’教学实践研究” 项目组开展研究活动简讯(二)

  • jys
  • 2024-09-10 11:51
  • 阅读 847
分享到:

“潮州市中学数学‘过程-生成’教学实践研究”

项目组开展研究活动简讯(

 

“潮州市中学数学过程一生成’教学实践研究”项目于2024年1月开题,继3月召开项目推进会以来,各成员老师积极加强理论学习,积极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加强学习 理论指引

项目组购买王积社、张磊的著作《过程-生成:指向素质与创新的教学理念》,作者王积社是韩山师范学院退休教授,有40余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经验与深刻的教学研究,第二作者张磊是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是本项目的主项目(广东省新师范建设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学数学过程一生成’教学理路研究与实践”)的主持人。通过学习本书,项目组成员能更好的理解、领悟“过程→生成”教学理念,为项目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图片1.png

《过程-生成:指向素质与创新的教学理念》书中指出:教学要“基于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由学生或教师建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具有思想性、思维性的知识结构”并给出了基于“过程→生成”理念的教学设计实例,给出了适用于“过程→生成”理念的逻辑图表教学法。书认为,基于“过程→生成”理念,可产生绝对的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产生不同形式的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也可产生“过程→生成”式讲授法,等等,这些方法符合新课标新教材提出的理念,有益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专题活动 精彩纷呈

 

图片2.png

 


项目组邱妙英老师带领枫溪中学老师开展研究与教学实践,举行多次教学实践活动公开课。3月6日,吴慕冬老师举行教学实践研究的公开课《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采用了“过程—生成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知识的自然生成,学生参与度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获得全体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吴慕冬还老师结合“过程—生成教学”的实践研究,开展教学课例《3.1.1一元一次方程》并参与潮安区初中数学优质教学课例评选活动,获得区一等奖。


图片3.png

   3月20日,枫溪中学苏少娟老师举行教学实践研究的公开课《29.1投影》,深刻体会到了“过程—生成型教学”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和实践来生成知识和技能。在投影概念的学习中,我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光线下的影子,逐步归纳出投影的特点和规律。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不仅掌握了投影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成就感。

图片4.png

4月3日,枫溪中学苏文丹老师举行教学实践研究的公开课《7.1平面直角坐标系》,感悟到“过程—生成型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参与、实践、探究和反思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项目组李秀林老师带领潮安区李秀林名师工作室学员开展二场专题研究活动第一场于 4 10日在古巷镇德芳中学举行,由学员陈锦花老师举行行七年级第七章《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公开课、学员苏丹萍老师举行行八年级第十八章《18.2.1矩形 (第2课时) 矩形的判定》公开课的实验教学,在课后还进行针对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进行研讨;第二场于5月28日在潮安区凤塘镇凤和中学举行,由学员成凯烨、吴小欢二位老师分别进行七年级第九章《9.2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节时的同课异构实验教学,在课后进行关于“过程—生成”项目研究的专题研讨。经过研究、实践、交流,已形成阶段性结论,项目组李秀林、成楷烨、吴小欢、邱丽纯等老师积极撰写论文并发表。 

 


上一篇:专家引领促成长,区域交流共提高 下一篇: “潮州市中学数学‘过程-生成’教学实践研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