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潮州教研网 教育科研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诗经原创音乐创作及实践研究》成果公报

  • jys
  • 2024-11-22 16:13
  • 阅读 691
分享到: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诗经原创音乐创作及实践研究》

 

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2022YQJK566

诗经原创音乐创作及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教育科研一般项目

学科分类:教育类

课题负责人黄海花 音乐高级教师 潮州市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要成员:曾雯  陈淳 陈宛 林丹生  陈一榆

刘伊根

 

 


成果公报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代专人去各地采集民间歌谣,官员自呈、推荐,后乐官整理后先给天子,以“观风俗,之得失,自考正”。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是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的一种文学体裁,《诗经》里的作品在古代都可以歌唱,简单来说就是古代的歌词,即可诵、吟、唱、舞,因年代久远,其音乐部分已不可见,现代人再研究《诗经》有了一定的难度。该课题尝试在已有的诗经文字中创作旋律,使其入人心、悟其韵、得精髓,在创作中从调式、音乐要素等表现《诗经》内容,达到用音乐来读《诗经》,激发人们对诗经的兴趣,从而了解诗经、走进诗经,积极探索民族精神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灵魂和人格。

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诗经》作为中国纪实性文学著作,具有价值非凡的教育需求,本课题创作实践研究内容在风、雅、颂中选20首具有代表性的诗经作品进行谱曲,共有“风”作品12首,“雅”6首,“颂”2首,内容有歌功颂德、婚姻爱情、战争徭役、农事、燕飨诗等。现谱曲创作的音乐作品已全部完成30首作品,大部分作品在潮州市部分中小学的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开展,取得一定成效。创作的诗经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有叙事、抒情、舞蹈、歌颂等乐歌,表演形式有声乐(独唱、小组唱、合唱等),舞蹈(独舞、群舞等)、朗诵、戏剧(舞台剧、歌舞剧等),器乐(独奏、合奏等),作品通过多样的音乐形式再现诗经内容、意境,使我们充分感知《诗经》韵律美、词韵美,重现了历史的画面,深受师生喜爱,达到良好的传播、传承效果。

 

研究选曲(20首):

1.《风·周南·关雎》     2.《风·周南·桃夭》     

3.《风·周南·芣苢》     4.《风·召南·采蘩》

5.《风·邶风·简兮》     6.《风·卫风·木瓜》    

7.《风·王风·君子于役》 8.《风·郑风·子衿》  

9.《风·齐风·还》       10.《风·齐风·猗嗟》         

11.《风·秦风·蒹葭》    12.《风·秦风·晨风》                     

13.《雅·小雅·鹿鸣》  14.《雅·小雅·南山有台》  

15.《雅·小雅·鸿雁》  16.《雅·小雅·裳裳者华》                     17.《雅·小雅·鸳鸯》  18.《雅·小雅·渐渐之石》                                                        19.《颂·周颂·载芟》  20.《颂·鲁颂·有駜》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践创作、展示发等方法进行开展。如何对诗经进行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编曲,同时进行学校学科课程的糅合,即可朗朗上口,又可经典传唱,同时在不同场合能以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音乐形式出现,使诗经音乐和内容得以更好地传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养。积极带动我市音乐教师将行动落实到实处,积极创新、调研采风,同时通过学习借鉴《诗经》,创作出具有中华韵味的《诗经》音乐作品,更好地为中华文化的发扬传承和音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前期研究】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前期对《诗经》内容进行研究、从创作方法、调式、音乐要素、音节读韵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我市学校音乐、语文教材进行调研,前期将调查研究总结撰写论文1《浅谈诗经音乐创作及表现形式》(作者:黄海花)发表在《艺术评鉴》2022年第3期,国际刊号ISSN1008-3559,国内刊号:CN52-1165/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撰写论文2《古韵新唱——谈《诗经》音乐创作方法及其意义》(作者:曾雯)发表在《当代音乐》2022年第5期,国际刊号ISSN1007-2233,国内刊号:CN22-1414/J,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 国 核 心 期 刊 (週 选 】致 据 库 收 录 期 刊 中国期刊全 文数据库 1 CNK1 )收录期刊。

三、主要成果及进展

成果一:著作,我用音乐读《诗经》——《诗经》原创音乐与表演

主持人根据《诗经》内容分类及实践意义需求创作了30首诗经原创音乐,并出版著作:我用音乐读《诗经》:《诗经》原创音乐与表演。出版(CIP)数据:我用音乐读《诗经》诗经:《诗经》原创音乐与表演/ 黄海花著.广州:花城出版社,2024.9.-- ISBN978-7-5749 -0307-4  I. J641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第2024US4271号。本著作分为《风》《雅》《颂》三个篇章,含30首原创作品音频、视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共24万字,内容包括《诗经》的婚恋诗、徭役诗、农事诗、燕飨诗等,著作从作品的原文、注释、译文,原创曲谱,作品赏析,表演解析等方面,全面详细的呈现了一部以音乐表演形式为主的《诗经》。

图片1.png

 

课题主持人了解诗歌语言的音乐特征,反复诵读歌词,感知音韵的轻重慢急、抑扬顿挫、韵律节奏,了解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及情绪,把握好歌曲整体风格;其次按对诗经内容的分类,确定歌曲创作体裁、调式、曲式,构造旋律,节奏节拍,初步形成乐谱;最后进行歌曲的整体吟唱,因诗经文字较难理解,旋律难度不宜太高,民谣风格,琅琅上口,在作曲的过程中注重把握音韵的音乐性,充分体现诗经的语言美、旋律美,部分前奏与间奏有了情景化的描述,提升诗经音乐的完整性及艺术表现。

成果二:研究论文《诗经原创音乐在音乐课堂的美育价值》——以八年级音乐课“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为例

《诗经》中的文字和音韵有着独特的语言之美和音律之美,是中国美学精神的源头之一,结合现阶段美育改革理念,为《诗经》谱曲,用原创音乐作为课堂辅助素材应用到现有教材的音乐课和语文课中,为学生搭建学生有效了解《诗经》的桥梁,感受中国文化和文学精髓。该文以音乐课堂为例,在“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这一课中引入原创音乐《关雎》,充分挖掘《诗经》中的音乐美育价值,呈现了特色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孩子们在音乐课中感受经典文学、在文学中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体现了课堂的创新性、艺术性等,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增进文化理解,以史为鉴,以史塑德、以史正心。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作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创音乐,丰富课堂人文素材。

(一)教材课程分析。

(二)了解原创音乐特点。

二、感知《诗经》原创音乐,创设有美育价值的音乐课堂。

(一)原创诗经音乐创新课堂形式,提高音乐感知审美能力。

1.唱、读在诗经音乐中的新颖性。

2.情境问题创设,诗经内容直观性。

(二)原创诗经音乐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深层理解,提高人文修养。

(三)原创诗经音乐拓展创作实践,激发思维创新能力。

三、引领中华优秀文化思想,体现育人美育价值。

论文得出:原创诗经音乐在课堂所体现的美育价值是无可厚非的,从知识到思想引领各方位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诗经》里有生活的记载,有劳作、徭役的描述,有爱情婚姻道德的评判以及歌功颂德场面,其展现了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及人的生存状态,还展现了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作为学校育人引领者,音乐教师应发现诗经的艺术美及其与音乐的特殊形式,充分挖掘诗经文化中蕴含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内涵,开展学科融合育人课程,构建育人体系,以课堂的形式和社团艺术团体的形式开展诗经文化进校园活动,以音乐为媒,以校园为阵地,师为引导者、学生为学习主体者,充分发挥音乐核心素养价值观,以原创音乐的形式通过演唱、合唱、独奏、合奏来感人、育人、化人,从而体现了心灵和艺术相融合的美育品格。将中华优秀文化根植于师生心灵,打造底蕴丰厚的高雅文化校园,让中国文化发挥自我独特的魅力、中华文明呈现神韵美、培养学生文化使命,提高民族自豪感。

成果三:《<诗经>音乐创作与实践新探》--以走进中学语文课堂为实例

在汉代,《诗经》被列为“五经”之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分量。现行的部编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篇目被选用。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静女》《芣苢》《无衣》《氓》等篇目,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雎》《蒹葭》《式微》《子衿》等篇目,这些课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时代的久远,学生往往觉得《诗经》枯燥难懂、索然无味,无法唤起他们对这些诗篇的亲切的情感。有鉴于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尝试在《诗经》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多首诗歌进行谱曲,通过音乐的二次创作来完整再现《诗经》的意境美,重构诗乐舞三者合一的诗教传统,将《诗经》以音乐的形式融入中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实践,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实践跨学科学习的教育创新理念,以期更好地发挥这些课文的语文价值,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诗经》音乐创作的特殊性

 (一)《诗经》音乐体制的独特性

(二)《诗经》音乐,音乐元素应用的合理性

(三)《诗经》音乐的意境性

二、《诗经》音乐融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一)深入人心,让《诗经》活起来

(二)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诗经》的特殊美质

1、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诗经》的音乐之美

2、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诗经》意境之美

(三)深入人心,更好发挥《诗经》的育人功能

1、继承《诗经》乐教传统,坚定文化自信

2、融入时代精神,实现文化创新

三、《诗经》音乐融入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成果

  (一)《诗经》音乐融入语文课堂的实践

1、开设专题课、公开课。

2、《诗经》音乐融入课堂的其他途径。

3、评价机制。

(二)《诗经》音乐融入语文课堂的实践成果

1、学生普遍认可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

2、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对《诗经》的理解。

3、拉近了学生与《诗经》的距离,产生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的共鸣。

论文得出:《诗经》原创音乐为载体的教育教学的运用,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融入中学语文课堂为例,从跨学科的教育创新课题内容,旨在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融合,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还可从音韵的方式辅助语文教学,可作为用背景音乐朗诵等,使诗句更完美,吟诵更完整,作品理解更入味。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去想象、去学习,感受诗歌的意境氛围,体会具有民族特色的情感表达,认识文学艺术的共融性,达到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对美的认识,引导学生能够对民族诗歌产生亲切目的,重点是内容思考和文学与音乐表现的关联,通过语文课加深《诗经》内容的理解掌握。通过音乐辅助的形式再现,进一步丰富学校语文课堂的知识传播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民族诗歌的特殊美质,逐步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体验到诗歌的音乐美,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弘扬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成果四:作品实践及获奖情况

前期实践:原创歌曲《关雎》2021年12月在潮州市枫溪中学上全市音乐公开课,教学效果好,学生了解《诗经》三大部分“风”、“雅”、“颂”,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美及意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旋律和诗词节奏更深层接触诗经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诗词的美及意蕴。

课题作品实践:

1.2024年3月29日语文实践课。

2.诗经原创作品参加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粤东西北中小学校合唱比赛,其中合唱《蒹葭》获得粤东地区一等奖;合唱《木瓜》获得粤东地区二等奖;合唱《南山有台》获得粤东地区三等奖。

3.原创《诗经》作品舞蹈《有駜》获2023年潮州市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获得二等奖,同时被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采用。

4.原创《诗经》情景剧作品《简兮》获“2023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奖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全国小学组一等奖。

5.原创《诗经》舞蹈作品《有铋》获2024年潮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

6.原创《诗经》舞蹈作品《桃夭》获2024年潮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

7.原创《诗经》声乐作品《君子于役》获2024年潮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二等奖。

四、研究成果推广范围

课题研究成果原创音乐作品在潮州市30所中小学校推广,主要在艺术社团及音乐、语文课堂开展实践活动,除了在学校推广外,课题结题后将继续扩大范围在学校及社会推广。

五、研究成果社会效益

2022年7月《诗经》原创合唱作品《蒹葭》《木瓜》《南山有台》在潮州教育展示;2023年5月《诗经》原创合唱作品《蒹葭》在广东省粤东西北中小学生合唱交流展示中作为优秀作品现场展示;2023年6月诗经原创作品《有駜》在“学习强国”发表展示;2023年9月诗经原创作品《简兮》在“看潮州”及“学习强国”发表展示。现有获奖师生超过400人。

六、研究成果目录

根据创作研究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在风、雅、颂中选20首诗经进行谱曲,共创作30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全部作品已完成音乐编曲和表演创作,部分作品在潮州市、区部分中小学的教学及艺术实践活动中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次创作的诗经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有叙事乐歌、抒情乐歌、舞蹈乐歌、歌颂乐歌等,深受师生的喜爱。

【著作】我用音乐读《诗经》:《诗经》原创音乐与表演(花城出版社)(含30首原创音乐作品曲谱及文字理论观点)/ 黄海花著.广州:花城出版社,2024.9.-- ISBN978-7-5749 -0307-4  I. J641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第2024US4271号,含30首原创作品音频、视频。

【论文】:

1.论文《诗经原创音乐在音乐课堂的美育价值体现》发表在《师道》(教研)2024年第7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一1199/G4,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2-2655)2024年7月新编第452期发表(作者:黄海花);

2.论文《<诗经>音乐创作与实践新探》发表在《广东教育》(综合)2024年第11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一1145/G4,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5-1422)(作者:曾雯、陈一榆、黄海花)。

【语文实践公开课】2024年3月29日课题组成员、潮州市金山中学语文老师陈一榆语文公开课《芣苢》实践研究。

【原创作品获奖】

1.诗经原创作品参加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粤东西北中小学校合唱比赛,其中合唱《蒹葭》获得粤东地区一等奖;合唱《木瓜》获得粤东地区二等奖;合唱《南山有台》获得粤东地区三等奖。

2.原创《诗经》作品舞蹈《有駜》获2023年潮州市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获得二等奖,同时被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采用。

3.原创《诗经》情景剧作品《简兮》获“2023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奖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广东省“诵读大赛”潮州市初赛特等奖、全国小学组一等奖。

4.原创《诗经》舞蹈作品《有铋》获2024年潮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

5.原创《诗经》舞蹈作品《再现鹿鸣》获2024年潮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

6.原创《诗经》舞蹈作品《桃夭》获2024年潮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

7.原创《诗经》声乐作品《君子于役》获2024年潮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二等奖。

七、进一步研究理论及实际问题

目前,因我市在中华优秀文化方面原创文艺节目较少,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诗经》内容有一定比例,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静女》《芣苢》《无衣》《氓》等篇目,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雎》《蒹葭》《式微》《子衿》等篇目。音乐教材中有《关雎》等曲目。该课题研究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现部分作品已在潮州市部分中小学的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课题完成后我们将继续推广及创作,开展《诗经》原创音乐在我市学校艺术社团、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堂的延续和拓展,对推动和发展中国优秀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积极研究古代文化的研究者起到一个引领示范作用,将持续创新、调研、采风,学习和了解诗经,并向有经验的专家和老前辈耐心请教,不断学习借鉴,研究《诗经》其中蕴含的情之真、德之善、和之美及其音乐所呈现的文化意境,不断创作出新的诗经音乐作品、音乐素材,并将30首诗经原创音乐落实到学校实践,在学校传唱,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经典,原创音乐作品的传唱演绎、运用推广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防止千百年中华文献湮灭的有效途径,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探索,准备把其列为后续研究的方向。

              

 

              潮州市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课题负责人签字:     

                            2024 10 


上一篇:课题结题凝硕果,科研助力促提升 下一篇: 以科研带教研 以教研促教改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