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英语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4.11.24)

  • jys
  • 2024-12-25 11:16
  • 阅读 1266
分享到: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4.11.24)

撰稿:11校评卷组

一、11校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图片1.png 

二、各题型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第一部分  阅读

第一节  阅读理解:

A篇——(饶平县华侨中学王南生老师分析)

题号

21

22

23

平均分

2.15

0.88

1.25

得分率

86.00%

35.20%

50.00%

 

 

 

A篇为人与社会主题语篇,是一篇应用文,文章介绍了即将开始的Tempe艺术节及青少年可参与的活动内容。A篇主要考查文章的细节,但题目难度相对较大,学生普遍得分不高。

21题为细节理解题,答案为B。 根据KIDS BLOCK部分中的“..by visiting Young Collectors on Saturday and Sunday”及文章开头的艺术节参观的具体时刻的介绍可知。本小题学生完成情况较好,全市学生平均得分率为86%。

22题为细节理解题,答案为C。根据YOUNG ARTIST EXHIBITION 部分中的“having their works exhibited for a chance to win a cash prize, and for the opportunity to sell their works”可知,展览中的作品有赢取奖金和获得售卖的机会,因此该展区的特别之处是包含评比。因文章句子理解难度较大,全市学生平均得分率仅为35.2%,

23题为细节理解题,答案为A。根据KIDS BLOCK 部分中的“For just $5 children can begin their art collecting journey.”和 YOUNG ARTIST EXHIBITION 部分中的“...for the opportunity to sell their works”以及YOUNG COLLECTORS GALLERY 部分中的“offering children the chance to purchase”等关键信息可知,三个展区的共同点是可购买艺术品。本小题要根据文章几个信息点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选项,因此,基础较差学生,失分较多,全市学生平均得分率为50%。

B篇——(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游生龙老师分析)

题号

24

25

26

27

平均分

1.96

0.89

1.66

1.77

得分率

8.40%

35.60%

66.40%

70.80%

B篇为人与社会主题语篇,是一篇记叙文。语篇主要讲述了作者为自己所居住的出租公寓楼构建成一个社区而努力的经历,包括遇到的问题、受到的启发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最终表达了构建社区虽有挑战但对居民生活有益且作者愿意为之付出的决心。

24 题为细节题,答案为C。考查作者构建社区时遇到的麻烦。从文中“We're all renters. Renters come and go and tend not to see the buildings they live in as their home.”可知,租客们缺乏归属感是作者构建社区的困难,A 选项社区贫穷未提及;B 选项作者未提及资金不足;D 选项邻居是移民并非构建社区的主要麻烦。此题得分率只有8%,学生误选D选项几率较大。

25 题为推断题,答案为B。本题问作者对早期活动的看法。文中提到“The socials were nice, but most residents gave them a miss.”以及早期活动只是聊天、吃零食和喝果汁,没太多其他内容,可知作者觉得早期活动比较普通。A 选项“富有成效的”、C 选项“鼓舞人心的”、D 选项“混乱的”均不符合。

26 题为细节题,答案为A。本题考查作者为改变社交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受学生社交俱乐部启发,作者买了世界地图让人们分享自己及祖父母出生地,即采用了分享游戏,B 选项添加食物饮料是早期活动内容;C 选项文中未提及;D 选项不是向学生寻求支持而是借鉴其构建社区的方式。

27 题为推断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作者的人物形象。作者能意识到构建社区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发现问题后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如借鉴学生社团经验,还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做,说明作者有洞察力且有决心。A 选项“负责且严格”、B 选项“要求高且有野心”、C 选项“知识渊博且谦虚”均不符合。

C篇——(饶平县第二中学林绵老师分析)

题号

28

29

30

31

平均分

1.35

0.27

1.53

1.26

得分率

54.00%

10.80%

61.20%

50.40%

C篇为人与自然主题语篇体裁为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直接空气捕捉(DAC)技术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方面的应用和挑战。文章通过描述Graphyte公司的具体做法,探讨了DAC技术的工作原理、成本效益以及公众和专家对该技术的不同看法。

28题为推理判断题,答案为C。根据第一段中的“Camping CO2 from the air is the most expensive application of carbon capture.”及后文主要介绍了碳捕捉克制,第一段想要告诉我们从空气中不做CO2很有挑战性。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作者的意图。

29题为词义猜测题,答案为B。考查考生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测词义能力。根据划线词后“for example, waste gas from a powerful station......carbon capture”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发电厂或钢铁厂蔡、排出的肺气肿的二氧化碳要稀薄很多。此题答题率约为10%,学生词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词汇量积累不足,特别该句使用断句句式呈现,学生无法理解句子含义,缺乏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测生词意义的技巧和能力导致失分。

30题为细节理解题,答案为D。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文中关于Graphyte公司DAC项目的描述。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较好但仍需加强,因为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精准定位并理解相关细节;

31题为推理判断题,答案为D。涉及对文章中专家观点的理解。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获取说明文观点性信息的能力短板,如本文最后一段就是专家评论及观点所在,其中对最后一句“The world needs to end fossil fuel use and pull carbon out of the air的理解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D篇——(潮州市高级中学邱健老师分析)

题号

32

33

34

35

平均分

0.81

1.36

1.42

1.77

得分率

32.40%

54.40%

56.80%

70.80%

 

D篇为人与社会主题语篇体裁为说明文。文章介绍了科学家Perreault对累积文化何时在古人类进化进程中出现进行研究。Perreault通过分析古人类不同时期石制工具技艺的复杂性与标准线的对比,发现在600,000年前开始,石制工具技艺明显更加复杂。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个时期开始人类依赖需要工具的策略来生存,给累文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2题为推理判断,答案为D。根据第一段中“Cumulative culture allowed humans to adapt to a diversity of environments and challenges.”和第二段中“Cumulative culture is key because it allows human populations to build on and recombine the solutions of prior generations and to develop new complex solutions to problems very quickly.”可知,累积文化是人们适应环境和挑战的手段,让人们结合祖祖辈辈的解决办法,研发出新的复杂的解决办法。所以强调的是世代累计的,故选D。

33题为段落大意题,答案为A。根据第三段中 “Perreault analysed…”, “He then analysed…”, “He broke down…”可知,这一段介绍了Perreault如何开展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34题为细节理解题,答案为D。根据第四段中Perreault说的话可知,从600,000年前开始,人们石制工具技艺的复杂性就明显提高,这就是一个转折点。

35题为细节理解题,答案为B。根据最后一段“Tool-assisted food-hunting may have been the motive for the earliest beginning of the evolution of cumulative culture”和“… leading to changes in brain size, lifetime and biology that set the stage for cumulative culture”可知,提及需要工具的策略就是为了说明累积文化产生的原因。

 

阅读理解备考建议:

(1)强化词汇积累

鼓励学生拓展词汇量,尤其关注科技、环保等常考题材中的高频词汇,可通过阅读相关主题文章、背诵词汇书等方式进行积累,并加强对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如B篇中的日常学习中注重积累与社区、社交、人物性格等相关的词汇:community, renter, belonging, inspire, determined 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C、D篇通常研究类文章,除了相关研究内容的词汇比较难理解,其他难词都是重复率比较高的。因此建议在每次训练或考试后,帮学生整理D篇的阅读词汇,让学生多次认读。在教学中应着重落实好学生对新课标词汇及其派生词的掌握,夯实词汇基础,提升学生的词汇量。

2)阅读技巧训练:

首先是训练快速定位关键信息的技巧比如A篇向来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得分点。然而本次联考大部分学生却在这里失分。究其原因是除了部分文段难度偏大,还有个别学生出现粗心大意导致失分。备考中需要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教会学生根据题干要求,定位关键信息出处,再结合选项综合分析,出答案。再如B篇中个别题干中的关键词如“trouble”“earlier events”“change the socials”“describe the author”等迅速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进行分析判断便能对文章整体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把握主旨大意,理解作者意图。

其二是训练抓住语篇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技巧C篇中出现的因果、对比、解释说明等逻辑词、词根词缀、语法结构等线索可正确猜测词义,在备考中需要通过专项练习加以巩固。

其三是训练对语篇结构掌握的技巧:说明文的篇章结构清晰,固定。比较多出现研究类文章,如D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研究意义/评价。所以备考中需要重视分析语篇结构,强调题目出处对应的部分,使学生能更快定位答案出处。研究类文章关键词比较明显,文章开头有“a new research (/study) shows /researchers”,接着第二部分会有“To find out…” “participants are divided/ asked…” ,接着 “findings” “results” “found that…”,尤其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讲评时要帮学生点出来并多次重复,使学生牢记于心。

其四是训练推理判断的技巧:备考中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推理判断的方法,如根据文章主旨、作者态度等进行合理推断;同时提高细节理解的准确性,教导学生如何精准定位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在教学中,应结合高考命题规律和题目设置特点,借助语篇培养学生识别题目类型、重视对学生解题技巧和策略的指导,尤其是强调关键信息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最后是训练长难句分析的技巧:说明文通常难在篇话题、词汇和长难句分析。很多同学因为畏难情绪和时间限制,通常直接放弃或者随便猜个答案。因此在日常的能力题讲解中,要尽可能通过分析文章和题目的特点,增加学生的信心。如本次D篇四个题目都需要学生对长难句有正确的理解,这也是D篇的一大难点。因此,在平时的练习讲评课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答题依据的句子要进行详细解析,带着学生进行句子成分分析,翻译。如有条件,把一天一句长难句分析布置成固定作业,不断夯实基础。

 

第二节  七选五——(潮安区华侨中学陈润明老师分析)

题号

36

37

38

39

40

平均分

0.88

1.46

1.13

0.74

1.52

得分率

35.20%

58.40%

45.20%

29.60%

60.80%

36题答案为B。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开头部分,知道学生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展示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独特声音。B选项与“This can feel like a lot of pressure.”是因果关系。

37题答案为G。得分率最高,表明学生普遍能够理解题目的开放性,并且能够识别出这个选项与前文提到的“广泛的、开放式的问题”相匹配。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功能:“they”指代“essay topics”,考生也可以通过“topics”的重现进行判断。

38题答案为E。得分率最低,表明学生不了解这段话的写作功能,段落首句“Students should narrow their focus and write about a specific experience or hobby that reveals something personal, like how they think, what they value or what their strengths are.”使用情态动词“should”向学生提建议,而E项“Students can also write about what illustrates an aspect of their background.”情态动词“can”也有提建议的功能,句中“also”也起很大的暗示作用,这些好多考生都没看看出来。本题考生可以借助相同句式进行判断。

39题答案为A。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关于个人故事重要性的观点,并且能够识别出这个选项与文章主题的关联。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功能:“it”指代“a college essay”。从得分率看,学生还能够利用段落中thoughtful, insight和meaningful这三个词之间的关联进行判断。

40题答案为A。得分率较低,这可能意味着学生在理解文章最后部分关于避免使用不相关形容词和副词的建议时存在困难,反映出很多学生对“irrelevant adverbs and adjectives”这几个词不懂;可以根据前面“But you should avoid hyperbole(夸张) , which can lose the readers' trust.”这个句子的暗示,选到正确答案。

 

七选五题型备考建议:

1)理解文章主旨:指导学生在开始阅读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帮助确定哪些选项与文章的主题最相关。

2)仔细阅读题目:指导学生在仔细阅读每个空格前后的句子,理解它们的含义和逻辑关系。确定每个空格需要填入的信息类型,是解释、例证、转折还是总结。

3)分析选项:指导学生阅读每个选项,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与空格前后的文段进行匹配。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短语,看它们是否与文章中的信息相匹配。

4)逻辑连贯性:指导学生确保所选选项能够使文章逻辑连贯,没有跳跃或矛盾。检查每个选项是否能够自然地连接前后文,形成流畅的叙述。

5)排除法:指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如果不确定某个空格的正确选项,可以先确定其他空格的正确选项,然后通过排除法缩小选择范围。

6) 注意语言线索:指导学生留意文章中的连接词,如however, therefore, moreover等,它们可以提供逻辑关系线索;指导学生利用相同或相近句式进行判断;指导学生注意代词的指代,确保选项中的信息与文章中的指代对象相匹配。

7)练习和复习:指导学生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的真题,这样可以熟悉题型和常见的陷阱。复习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8)时间管理:指导学生在练习时,注意控制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在实际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某个难题上花费太多时间。

9)培养语感:指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英语语感。这有助于快速识别和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增加对不同文体和话题的熟悉度。

10)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解题技巧,如寻找主题句、识别文章结构等。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比如议论文、说明文等,这有助于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

 

第二部分  语言运用

第一节  完形填空——(瓷都中学佘美娴老师分析)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平均分

0.81

0.57

0.66

0.63

0.85

0.24

0.26

得分率

81.00%

57.00%

66.00%

63.00%

85.00%

24.00%

26.00%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0.75

0.41

0.20

0.67

0.27

0.53

0.22

0.25

75.00%

41.00%

20.00%

67.00%

27.00%

53.00%

22.00%

25.00%

 

语篇的主题是人与自我,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参加学校的烹饪课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学生需在阅读中掌握故事的情节:引入作者表达了对学校新开设烹饪课程的新奇感——经历描述了作者在烹饪课程中的第一次实践,包括煮鸡蛋和团队合作制作热狗——冲突在制作热狗的过程中,团队遇到了烤箱问题,导致热狗被烧焦——解决尽管遇到了问题,但团队的努力最终得到了认可,作者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对食物的积极态度

41题考查形容词,答案为C。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男孩,因此应是整天感到饥饿。hungry“饥饿的”,符合文意。

42题考查动词,答案为D。根据语境可知,好消息是我们可以吃自己烹饪的食物。have“吃”,符合文意。

43题考查动词短语,答案为B。根据上下文可知,这是作者烹饪课的第一节课,他开始只是煮了一个鸡蛋。start off“开始”,符合文意。

44题考查形容词,答案为B。根据上下文及常识可知,煮鸡蛋对于作者来说太容易了。confident“自信的”,符合文意。

45题考查动词,答案为D。根据后文内容可知,班级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来制作复杂的菜肴。make“制作”,符合文意。

46题考查名词,答案为A。根据下文“Even the baking seemed to progress...可知,此处指烹饪的准备过程进行得令人满意。preparation“准备”,符合文意。

47题考查动词,答案为B。此处指烤制过程似乎也在按计划进行。intended“计划,打算”,符合文意。

48题考查名词,答案为A。根据下文烤糊了食物可知,当作者的小组打开烤箱给热狗上色时遇到了麻烦。trouble“问题,麻烦”,符合文意。

49题考查名词,答案为C。根据下文内容可知,另一小组烤的食物实在太香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导致了食物被烤糊。fault “过错”,符合文意。

50题考查动词,答案为A。根据上下文可知,另一组正在忙着从烤箱里拿出食物并把它们放在桌台上冷却。pull“拖,拉”,符合文意。

51题考查系动词,答案为D。根据后文作者组的成员围在他们的热狗周围而导致自己组的热狗烤糊可知,这些热狗闻起来很香,其他不符合生活场景。smell“闻起来”。

52题考查动词,答案为A。根据后文“until a cloud...our masterpieces”可知,因为热狗太香了,作者他们被深深吸引了。take“吸引”,符合文意。

53题考查动词,答案为B。根据语境可知,作者的热狗烤糊了,毁掉了自己的杰作。end“结束”,符合语境。

54题考查副词,答案为D。尽管作者小组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但他们仍然被视为当天的主角。still“然而,不过”,符合文意。

55题考查名词,答案为C。根据上文可知,此处指尽管之前的努力白费了,这种制作食物的兴奋感促进了与食物之间的积极关系以及尝试新事物的意愿。excitement“兴奋”,符合文意。

 

完型填空题型备考建议:

1)落实每日词汇积累:在大单元主题词汇的语境下,鼓励学生每天记忆一定数量的完形填空高频词汇,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提高学生的词汇推理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培养: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上下文线索来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3)限时训练并及时反馈:定期进行限时训练,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题目。考试后提供详细的反馈,帮助学生理解错误原因,并制定改进策略。

4)心理调适和时间管理:教授学生如何在考试压力下保持冷静,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减少考试焦虑。

5)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大单元主题的语境学习,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了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如饮食相关的文化背景。通过阅读和讨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

 

第二节  语法填空——(潮州华附郑燕红老师分析)

题号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平均分

1.07

1.14

0.78

0.60

0.01

1.22

0.48

0.61

0.38

0.69

得分率

71.33%

76.00%

52.00%

40.00%

0.67%

81.33%

32.00%

40.67%

25.33%

46.00%

语法填空人与社会主题语篇体裁为说明文,全文共207词,难度较大,得分率46.5%,考生完成情况一般。文章讲述了作者对北京这座城市及其滑板运动开展情况的直接感受。

得分情况较好的有56、57、61小题,58、59、63、65小题次之,60、62、64小题得分情况较差。题目设置方面,全文有6空是以单词形式给出提示的56、57、58、59、61、62小题)4空是纯空格形式60、63、64、65小题)各小题具体考查情况如下

56题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答案为connecting。主语与connect之间是主动关系,故用connecting做状语。典型错误有connected 、to connect 甚至collecting。

57题考查谓语动词时态,答案为found 。根据句首Arriving in Beijing as a 20-year -old from Germany及后文可知,此处应用一般过去时态。典型错误有fond 、had found、was found.

58题考查词类变换,答案为functional。句意:“相比之下,欧洲的滑板公园虽然设计良好,功能齐全,但它们缺乏北京的(滑板公园)历史深度和多样性。”根据well-designed和连词and可以推断应填形容词functional。学生错填functioned 、functions甚至 functionly。

59题考查词类转换,答案为diversity。根据the historical depth和连词and可以推断此处用diverse的名词形式做lacked的宾语,表示缺失历史的深度与多样性。学生错填diversed、diversely。

60题考查介词与动词的固定搭配,答案为by。take somebody by surprise“使某人感到意外”。本题得分率极低 典型错误有in、with 、a 。

61题考查副词,答案为 initially。 根据句意“起初,我有些顾虑,担心人们在我这个外国人身边会有些矜持、沉默寡言”可知,此处用副词修饰动词had。典型错误有initialy、initally。

62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形容词,答案为reserved。reserved描述人的性格时,通常指人比较内向、沉默寡言或者不愿与人交流。典型错误有reservation、reserves、to reserve.本题得分率较低。

63题考查强调句型It is ...that,答案为that。句意“正是这种对滑板的共同热爱,将全球的滑板社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典型错误有which、to 、and 。

64题考查定语从句介词后关系代词,答案为whom。本题得分率低,典型错误有 who 、them等。

65题考查并列连词,答案为and。句意“当地的许多滑冰运动员从西方滑冰文化中获得了灵感,他们渴望carve out(塑造)形成他们独特个性(身份),并为全球滑板界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典型错误to、which、that。

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1)对词形变化规则的掌握不扎实,造成functional(58题)、diversity(59题)等错误;(2)对核心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上下文语境的分析不到位导致失分。如第59题(diversity)、第61题(initially)本来是比较简单的,但依然有不少考生错失这两题;(3) 对语块的掌握不扎实,造成60题take somebody by surprise得分率极低;(4)考查连词and(65题)、that(63题)既反映考生对并列词、强调句型的基本用法掌握不扎实,也反映其句子分析理解能力有待加强;(5)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部分考生书写潦草,r和i, t和e等字母的书写难以辨认,字母c、w大小写不清晰,涂改答案不规范,还个别同学笔迹太浅,这些都会造成计算机无法识别而失分。

 

语法填空题型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如动词不规则变化、常用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动词常用形式、常用句型等,还有避免单词抄写出错。

2)帮助学生整理错题,找出易错点和薄弱点,在训练中滚动强化常考点。

3)强化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篇意识。

4)引导学生发现、掌握语法填空的命题特点,形成答题策略。

5)落实答题规范,要求学生做到书写清晰,规范答题,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第三部分  写作

第一节  应用文——(湘桥区南春中学陈森锐老师分析)

1)得分率情况(11校):

本题总评卷数 8133 份,满分 15 分,平均分 9.24 分。最高得分 14 分。

2)题型及答题情况分析:

这是一篇书信类的应用文写作题,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中“学校生活”。要求学生以李华的身份给英国朋友Christ写一封信,分享上周三因为天气原因在教室上的一堂室内体育课的经历。本题以“教室里的室内体育课”为切入点,考学生是否了解室内体育课和室外体育课的不同之处,这实际就在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的情境符合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生活实践情境,是一道考查综合能力较高的题。

学生答题情况:

首先,语言表达准确性方面:语言表达不够规范,语法错误较多,特别是谓语的错误,例如“Due to the bad weather, we were had a P.E class in the classroom”;通篇时态使用错误。题目明确是上周三,所以应该用一般过去时。但是部分同学没有用准时态;文章的中心单词拼写错误,如 Wednesday, weather, lesson, due to 等;书写潦草。书写问题仍然是需要注意的大问题,其中部分学生出现字较小或者没有压线写的情况,有小部分同学更改单词时大面积地涂画,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

其次,内容完整性方面:学生审题不仔细的情况,没有注意到题目是写“教室的室内体育课”,导致很多学生写了打篮球和踢足球等教室无法进行的体育运动,导致分数不高;内容空洞而且不完整。学生没有认真思考室内体育课的上课内容,写出比如“自习或看电影”等。还有部分学生只描述上课内容而漏写了“你的感想”,导致内容不完整。

另外,结构方面:结构不清晰,分段不明确,阅卷中仍发现有同学只写一段,而没有按照三段格式来书写。

最后,表达中的优点:语言丰富,句式使用多样化。如:

① Given that the room was limited, the teacher recommended playing a special race--everyone, holding a bat, kept a ping-pong ball on it.

②From the special experience, not only did we relax ourselves from the heavy schoolwork , but also it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eam’s effort.

③Initially, all of my classmates exchanged curious looks and whispered to guess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until our teacher appeared with nothing in his hands.

优秀作文点评:

Dear Chris,

Long time no see. How's your campus life in the UK? As for me, last Wednesday is a completely novel experience--we had an indoor P.E.class due to the harsh weather.

Initially, all of my classmates exchanged curious looks and whispered to guess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until our teacher appeared with nothing in his hands. Then, he uncovered the mystery—we would learn tai chi in the classroom.Though feeling puzzled, we emptied the classroom and followed the direction of the teacher.Moving the paces, stretching all his muscles, pulling and pushing, he acted swimmingly.But we imitated him, feeling hard and painstaking. But once finished,we all felt relaxed and obtained some inner serenity.Not only did we learn some new sports but we also enjoyed this ancient yet wise form of exercise through this special P.E.class.

What about you? I'm waiting to hear from you soon.

Yours,

Li Hua

优秀作文点评

这篇14分的应用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词汇多样、衔接得当,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范文。在内容方面,作者详细描述了在恶劣天气下不得不在教室内上体育课的情景,以及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将传统太极拳融入现代学校的体育课中,展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结构上,这篇文章分段清晰,结构分明。第一段交代了写作背景和写信目的。第二段描述上课前同学们的好奇和猜测和介绍老师带大家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和分享学习太极拳后的感受。文章结尾询问对方的情况,表达期待回信的心情。在词汇方面,这篇文章非常恰当地运用了很多高级词汇,如“curious looks”、“whispered to guess”、“emptied the classroom”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其次,句子结构多样,既有简单的陈述句,也有复杂的复合句,如“Though feeling puzzled, we emptied the classroom and followed the direction of the teacher”。总之,这篇作文不仅符合高中新课标的要求,还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写作水平。它不仅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而且语言得体、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书信类英语作文。

 

应用文备考建议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必须从平时的课堂学习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一篇优秀的英语作文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应是一个统一体,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质量。平时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训练。

1)加强审题与构思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整理和拓展信息的能力。

2)强化基本句型,避免低级错误;熟背各类套句,避免搭配错误;多背好范文,掌握微技能。指导学生建立常用词,句式、衔接词及素材语料库。

3)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4)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5)强化书写练习让学生写出工整、整洁、漂亮的作文。

 

第二节  读后续写题型——(潮州市金山中学卢湘逸老师分析)

1得分率情况(11校):

本题总评卷数8133份,满分25分,平均分13.58分。高分作文(第五档21-25分)共317份,占总数3.9%,其中最高分24分,共4份。合格作文(15分及以上)共4297份,占总数52.8%。零分卷213份,占总数2.6%。

2题型及答题情况分析: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

弘扬优秀品格克服困难的勇气,独立性,责任感

原文词数297词

难易度适中,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语言朴实生动

体裁记叙文

人称第一和第三人称

时态一般过去时

主要人物及特点

I依赖性和缺乏责任心:在炎热的天气中,我感到疲惫,不想步行回家,于是用零花钱叫保姆来接我。这一行为反映了我在面对困难时的依赖性,以及没有考虑到家里两岁的弟弟,缺乏责任心。

Dad 严厉:父亲对我的行为表示不满,要求我独立回家,并告诉我需要开始学会成长。父亲虽然严厉,但他的教诲是出于对我的成长和独立的期望。

Mom对我在暴风雨中回家感到震惊。

故事梗概文章通过叙述我在父亲的教诲下,面对恶劣天气时,挑战独立上下学的经历,展现了我如何逐步学会独立,克服困难和承担责任。

定正向结局在暴风雨来临时,我最后坚持自己走回家,尽管过程艰难,但我最终做到了。这一经历象征着我的成长和自我挑战的成功。

预测故事走向(根据续写两段所给开头和正向结局,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帮助构思续写情节)

Para 1: Last Friday, a storm was getting close when school was out.

根据第一段首句提出问题:

1)How did I feel about the upcoming storm? (scared, hesitant)

2)How did I go home? (walking determinedly in the violent storm)

同时根据第二段首句可以提出问题:

3)How did I feel when I got home? (tired, proud)

Para 2: “How did you get home?” Mom asked, shocked.

根据第二段首句和正向结局可以提出问题:

1)How did I reply?

2)What were my parents’ reactions?

3)What did I learn from this experience?

参考续写大纲

第一段:描述我纠结要不要打电话叫保姆或家人来接送的心情,但想到爸爸的话和两岁的弟弟,决定自己走回家——描述一路上的狂风暴雨的景象,我独自一人在雨中艰难地走着,虽然害怕,想到要开始学着成长和承担责任,坚定了眼神和步伐——我终于安全到了家,感到疲劳却又自豪。

第二段:我骄傲地告诉妈妈我独自走回家——妈妈表扬我的勇敢,爸爸夸赞我的成长和责任心,强调克服困难对成长的促进作用——一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场面或我的感悟。

学生答题情况

1)无法从所给短文中找出故事冲突点(我面对困难时的依赖性和缺乏责任感)和主题伏笔(You have to start growing up.),导致续写偏离主题,如有的考生写成爸爸来接送我,体现出爸爸对我的关心,变成亲情主题,或写成保姆来接送我,我和保姆成了好朋友,变成友情主题。

2)不符合正能量原则,如有的考生写自己最后无奈选择自己在暴风雨中走回家,回家后怨声载道,责备父母,不符合读后续写以德树人的导向。

3)增添新的人物,如有考生写最后由老师接送我回家,没有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描写,偏离了情节发展。

4)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和环境等的描写不够细致深入。 

5)简单词汇和基础语法不过关,如乱用时态,句子缺乏谓语动词。

6)与原文语言不协同,有的考生作文句式单一,词汇匮乏;有的考生则用大量晦涩的词汇和长难句,强行套用各种句式结构。

7)语篇衔接不自然,语言无逻辑

8)缺乏常识,所设置情节与生活常理相悖。

9)作文字数太少,个别考生抄袭原文。

10)字迹潦草,卷面涂改现象严重,在实际阅卷中会造成影响。
学生优秀作文:

Last Friday, a storm was getting close when school was out. The dark clouds cast a shadow over my face, with the heavy rain dropping on the ground and the strong wind sweeping over the whole school. So massive and scary was the storm that fear slowly crept over me. Hesitant about calling Dad to pick me up, I grasped the phone and finally gave up. "You have to start growing up, " Dad' s words flooded back, and I gathered all my courage, rushing into the rain.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umbrella was useless. The heavy and wet clothes, the freezing rain drops and my weary legs made me struggle. One step , two steps , three steps... As I felt that I had run in the storm for a century, I got home.

"How did you get home?”Mom asked, shocked. She immediately wrapped me with a blanket, cradling me in her arms. “I'm so worried about you.” Mom said, with her voice trembling. Dad was also shocked at my action and didn't utter a single word. Gradually, I felt warm and relaxed. And Mom and Dad felt relieved“I'm sorry," Dad apologized. " I should go to pick you up as the storm was so heavy." "Don't worry, Dad. I think you're right. I really gained the power and courage through this experience.” I smiled. Yes, it was in the storm that I realized I need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trying my best to overcome them. I would remembered this storm forever for I had grown up in the rain.

优秀作文点评金山中学卢湘逸老师

1)情感的转变自然而真实:文章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在暴风雨中的恐惧、犹豫和最终的勇气,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2) 细节描写细致而生动:作者通过描述暴风雨的景象(如The dark clouds cast a shadow over my face, the strong wind sweeping over the whole school)和个人的感受(如fear slowly crept over me),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场景之中。

3)主题把握精准明确:文章的主题在结尾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升华,强调了克服困难对一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弘扬独立性和责任感的优秀品格。

4)句式高级多样化:

with的复合结构

The dark clouds cast a shadow over my face, with the heavy rain dropping on the ground and the strong wind sweeping over the whole school.

“I'm so worried about you.” Mom said, with her voice trembling.

部分倒装句

So massive and scary was the storm that fear slowly crept over me.

形容词作状语

Hesitant about calling Dad to pick me up, I grasped the phone and finally gave up.

非谓语动词

I gathered all my courage, rushing into the rain.

She immediately wrapped me with a blanket, cradling me in her arms.

强调句:

Yes, it was in the storm that I realized I need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trying my best to overcome them.

读后续写备考建议:

1)确定主题:研读文本,找准冲突点和主题伏笔,明确续写主题。

2)正确导向:续写故事应充满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构思情节:根据短文和两个段首句,构思合理的后续情节发展。

4)语言协同:确保续写内容与短文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一致。

5)刻画细节: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故事的生动性。

6)衔接自然:与所给短文融洽度高,与两段首句衔接合理。

7)模仿范文:学习范文中好的写作技巧和故事构建法。

8)提升语言:运用丰富的词汇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9)规范书写:做到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10)时间管理: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习作,提高写作效率。

总之,通过这次联考和质量分析,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英语备考中的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肯下功夫才能有收获。而英语的备考是任重道远的过程,只有在探索中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备考才能够见证奇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期待着2025年高考奇迹的出现。

 

撰稿:王南生、游生龙、林绵、邱健、陈润明、佘美娴、郑燕红、陈森锐、卢湘逸

合并:李怀洁

校对:刘冬菊

核对:庄瀚星

审核:李毅


上一篇:精准识别问题,实施精准备考 ——潮州市高 下一篇: 光 荣 榜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