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地理

潮州市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地理科期末统测质量分析

  • jys
  • 2025-02-06 15:53
  • 阅读 156
分享到:

2024-2025第一学期潮州市期末统考高二级地理科考试质量分析

一、本次考试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本次检测卷,结合新高考模式下地理选择性考试的命题形式,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命题依据,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为重点,结合高二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制,全面考查学生对地理学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力求体现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试题注重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要求的统一性,落实高考要求,加强教考衔接。

选择题部分涵盖了春季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城市公园设计、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地中海北岸水系重组、山体效应、大天鹅越冬栖息地等多个地理知识点。非选择题部分包含三个问题,分别涉及酸枣树种植、冰川泥石流、红柳沙包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分析。整体上,这份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正确率68.2%,完成情况较好的是:第1—4题,第9题,得分率均在80%以上。第7-8,15-16题得分率也相对较高,得分率在67%以上,5-6题,13-14题得分率相对较低。第5、6题学生没看清楚问题的主语,也忽略了图中黑河和湖泊的相对位置,以致失分严重。第13、14题学生对山体效应这个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以致失分。高二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较弱,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测,需在日后教学中加强。

(二)主观题部分

17题总分20分,本题以乌拉特前旗酸枣树种植产业为情景,考查农业的区位,农业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7.(1)总分6分。本题总体答题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酸枣树的生长习性,从气候的角度分析酸枣树种植的有利条件,小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没有把握题干关键词“气候角度”,而从其他自然条件如地形、水源来分析;还有部分学生出现因果关系、逻辑混乱,例如:纬度高,土地广阔平坦,太阳能充足;位于内陆,热量充足,气候干燥,水汽难以到达等。

17.(2)总分6分本题答题的关键是乌拉特前旗酸枣树种植产业符合新时代需求”,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是:①大部分同学没有把握题干关键词“新时代”,且不清楚新时代需求是指什么,导致失分;②照抄材料,没有给出落脚点,例如“发展酸枣树特色经济林,让绿地生金”;③审题不到位,而从自然条件或是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来分析发展酸枣树种植产业。

17.(3)总分8本题答题的关键是题干中涉及的移栽时间、土壤条件、温度和水分状况、苗木健康状况以及管理。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是:①学生只能回答到改善土壤条件,没办法说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②管理只能回答出加强管理通过技术加强管理,没办法写出剪枝,浇水施肥等具体措施,而且很多同学结合材料反而写出不能浇水等错误观点;③针对移栽时间,很多同学回答要缩短移栽时间,而不是去考虑哪个季节适合移栽。总体回答没有从移栽前的树苗选择,移栽的时间选择,移栽后的管理等方面有条有理的写出答案,并且学生写出的答案都比较笼统,不够全面。

18题总分14本题以“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为情境,涉及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地理过程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8.(1)总分6分。本题的答题关键在于冰川泥石流形成的物源和动力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仅能答出冰雪融化多,径流量增加,无法继续深入挖掘答案;

18.(2)总分8分。本题得分率相对较低,大部分只得2分或4分,本题属于地理过程分析,需要抓住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包括改变河岸形态、影响河道宽度和深度,可能导致河道堵塞或改道这些关键点。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到凹岸凸岸知识,只写到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无法写到南北岸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到堆积体对河流从直道变弯道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19题总分18本题以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及红柳沙包形成过程为载体,涉及植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红柳沙包形成过程的推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植被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思维,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19.(1)总分6分。本题总体答题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能联系高一学习过植被形态与环境的知识,写出形态特征与环境特点的关系。能写出一两个红柳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方式,但也存在不少学生审错题意,回答成红柳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作用,比如“根系发达,有利于防风固沙”等。

19.(2)总分6分。本题总体答题情况也比较好大部分学生能结合材料正确推断结论并引用材料解释原因,得分高。一小部学生判断错误,或表述不全面而失分。

19.(3)总分6分。本题关键在于理解红柳沙包的形成过程包括红柳与风沙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沙包,发育到一定高度后停止生长,形成层理状结构。学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是:①没有审清题意,照抄材料的某一句;②写到落叶和沙子混在一起形成,不能正确表达出风沙层的形成是风沙受红柳阻挡沉积下来;③很少学生能写清楚季节。

此次试卷命题基本是按照新高考的模式出题,试卷整体难度不大,对于第一学期还未经过系统复习训练的高二学生来说,尤其是主观题答题思路欠缺,要得高分比较难。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遗忘率比较高,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重视程度不够,该落实的基础知识很多都没有熟记,读图析图的能力较差,答案提取能力不足。对学过的知识很少能做到融会贯通,反映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欠缺。

三、下阶段教学策略和建议

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研究现在高考的考纲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基础,特别是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理过程的掌握。充分利用本学科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多利用图表、实例讲解,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2、加强学生读图、用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3、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审题、答题能力和读图能力,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善于结合图文资料组织答案,规范答题语言,使用地理专业术语,书写规范、工整,杜绝错别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4、成因分析类侧重地理事象时空分布,把握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上一篇:潮州市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地理 下一篇: 潮州市 2024-2025 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地理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