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九年级政治期末统测试卷质量分析(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 2018-02-07 08:00
- 阅读 2144
蔡伟俊 林声权
一、命题思路
(一)指导思想。
1.基本能够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2.能较好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要求;
3.能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考查的内容注重考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试题基本能与社会实际和考生生活的联系,注意考生能力的培养;
4.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念;
5.考查内容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综合性的课程性质和实践性的课程基本原则。
6.试题以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为命题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
(二)尽力做到“四个突出”。
1.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考查常规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本次命题注重了基础考查,特别是单项选择题,还有简答题等。从试题的平均分可知,相当部分是中档题,不太难,学生感觉熟悉,做起来相对得心应手;
2.以核心考点为主,突出考查主干知识。核心考点包含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是政治教材最重要,在教材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实际生活经常碰到的知识,重点知识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基本学知识,如两大战略、基本国策;
3.以热点时政为背景,突出考查主流价值取向。以社会主流热点为背景,如:G20峰会、十九大报告内容、发展新理念、会议发言等,要求学生通过对重要时事、重大事件有关信息的提取,把握时政信息内涵,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用扎实的知识底蕴对题目提供的信息内涵的深刻领悟而完成试题,从而突出考查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试卷中个别题目中所用到的时事资料比较新,如选择题中第4、6、13、19、31等,能够激发学生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4.以能力立意为依据,突出考查学生学习水平。本次命题考查知识与能力并重,重视思维方法,重视探究性问题的考查。部分试题考查学生了运用知识储备,实现通过论证和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得出合理有益的结论的过程。如:分析说明题第(1)小题命题较好,较新颖,通过材料了解到我国目前的的发展理念及基本国策;分析说明题第(2)能够引导学生从国际地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回答,使学生认识到国家提倡打造“一路一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努力学习,学好本领,立志成才等。
二、质量分析
1.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高?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1)选择题总体得分率较高,分数集中在40分以上的人比较多,个别优秀的学生能得满分56分。主要原因:选择题总体难度不大,主要考察课本基础知识。
(2)第二大题简答题特别是第(2)小题的得分率都比较高,原因学生对低碳问题还是比较熟,对意义类的答题方法掌握来较好。家庭生活的低碳生活方式基本都能回答,说明大多数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
(3)分析说明题中第(1)、(2)小题得分较高,该题考查读图表有关信息,学生很多能认真审题,材料与课本相结合,进行归纳、分析,得分率比较好。
(4)第五题综合探究题(3)题借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都能从材料中捕抓有效信息来组织正确答案,得分率也比较搞。
2.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低?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1)得分率较低的是第一大题选择题的第7、16、18题尤其是第9小题,失误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一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审题能力不高,技巧不足,没有抓住关键词。
(2)第四大题分析说明题第(1)小题得分率较低。
本小题时政性比较强,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考生没能从材料中隐藏的有效信息中归纳出正确答案。原因是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差。
(3)第五题综合探究题(1)小题得分率也低。此题是图表分析类的题目,此类题目重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角度单一,导致失分较重。
3.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
(1)第9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及解决台湾问题的相关基础知识,学生们对解决台湾问题坚持的原则、方针混淆不清,还有对题干没有审清楚,导致失误。
(2)第16题出错率也较大,许多学生只看到“原则”这词就选个“共同富裕”,没有认真领会整份材料的内容,不懂得结合材料进行正确选择。
(3)第18题考查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部分学生对“立法权”和“决定权”仍然没能透彻分清楚。
(4)辨析题部分学生没有运用教材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自己胡乱编造;部分学生能运用教材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但脱离材料分析,答题欠缺完整性.
(5)第四题分析说明题(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发展理念和的基本国策?大部分学生有答,但答错了,基本国策应该的“对外开放”,错答成“改革开放”,原因是基础不落实。
(6)综合探究题第(3)的得分率较低,学生在分析时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未能灵活运用对对外开放、教育、人才等方面知识回答,政治述语表述不规范,未能较好结合材料分析。
4.优答实例
(1)分析说明题(3)“广东省作为“一代一路”的战略枢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部分学生能运用教材中学过的“中学生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些什么: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来组织答案。
(2)第五大题综合探究题(2)题“请分析这张“时事资料卡”展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形象?”部分学生本题主要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从学生的回答来看除了能答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还能结合知识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去谈,谈到中国的影响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等,说明个别优秀的学生思维活跃,政治基础扎实,审题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好。归纳组织也比较有条理。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能技巧。
三、评价和建议
1.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命题较好?好在哪方面?
(1)选择题第1、9、15等小题设问较好,这些题目都有点难度,不仅基础扎实还得认真审题。
(2)分析说明题第(1)小题命题较好,较新颖,通过材料了解到我国目前的的发展理念及基本国策,
(3)分析说明题第(2)能够引导学生从国际地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回答,使学生认识到国家提倡打造“一路一带”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努力学习,学好本领,立志成才。
(4)综合探究题设问较好,第一背景材料新,设问比较宏观,答得好的同学思维活跃有发挥的余地,比较能明显的评判出学生的政治素养差别。
2.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在命题上值得探讨?(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
分析说明题第(1)问分值稍高,第(3)问分值稍低。
3.今后备考教学和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2)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3)强化概念(如: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的掌握、理解;
(4)加强规范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术语,考试时能熟练使用学科语言,避免把思品试题做成语文题,更不能使用地方土话、口语、方言;
(5)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6)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答题技巧的训练(如:如何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中心词等),提高解题综合能力;
(7)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时效;
(8)后期复习训练要注意精选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精力;
(9)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
(10)把握年度主流热点,有序整合各类中考信息。做到四个关注:关注常规热点、关注年度特点、关注生活热点、关注广东热点,特别要注意2018年的时政热点。可以预见,2018中考试题依然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回避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中考备考时,要注意结合国际国内重大社会热点,尤其是党和政府本年度在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建设等方面开展的重要工作,并以此为素材,不断提升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