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高二级政治期末统测试卷质量分析(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 2018-02-07 08:00
- 阅读 2120
蔡伟俊 郑丽珊 李剑锋
一、试卷抽样:(以饶平二中为样本)
二、 命题思路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潮州高二期末政治试卷试题的设计,旨在检查我市高二级第一学期政治科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次检测的立足点是以我市中等水平生,难度为0.55。
为了准确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本着不照搬套题的原则,命题上,要求结合有关最新时事,通过以时事材料为背景来实现考查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次的命题采用了党的十九大内容为背景,原创多,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材料在书外,道理在书中”的道理,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坏习惯。
三、试卷评价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潮州高二期末政治试卷试题新颖,原创性强,内容关注国内时政热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灵活性强,选择题条件隐蔽性好,因此,考生得高分较难。
四、质量分析
1.各大题中,得分率较高的题及原因分析
选择题部分,具体题号为12至23小题,全级平均得分为32.18,其中,得分率较高的小题是第16题,得分率为94.66%,考查对象是必修2中有关基层民主自治的话题,反映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易错点掌握得比较好。
非选择题部分,共有三道大题,题号为38、39和40题,其中得分较高的是38题,该题总分为10分,以班随机30分为抽样素材,结果反映,实验班平均得分为6.73分,普通班评均得分为5.27,得分高的原因在于这个考点属高频考点,学生对这种类型题较为熟悉,故离题现象较为少见。
2.各大题中,得分率较低的题及原因分析
选择题部分,得分最低的是第22题,得分率为33.98%,61.65%的同学选择D答案,此题个人认为存在争议,以下再作分析。
非选择题部分,得分较低的是第40题第(1)小问,该题总分为12分,综合性较强,设为针对《文化生活》全书,平均得分约5.78分。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综合调度能力较弱,容易因漏点作答而失分。
3.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
38题:脱离“意识的作用”这一限定答题,未能从哲学的角度作答,次类学生缺乏政治学科该有的基本素养。
39题:没能围绕设问限定“文化传承与创新”也即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内容来组织答案,而是从《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的角度作答,致使答案偏离,导致失分,另外,设问要求的是说明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文化的“比较优势”的原因,属于依据类的题型,典型错误表现在,罗列知识点,不注重题型要求,感觉题目和答案脱节,导致得分不高。
40题第(1)问:设问为“我们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学生多数只从第三、四单元的相关点作答,未能从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作答。此问主要失分在综合调度能力上。
40题第(2)问:此小题总体得分较好,典型错例主要是体现在理点运用和材料的结合上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失分。
40题第(3)问:此小题总体得分较好,典型错例主要是出现表述角度的重复,案例如:“宣传我国优秀文化的价值和弥久历新的生命力;多开展有关我国优秀文化的活动。”
4.优答实例
38题:能针对知识限定,准确作答,语言表述规范准确。能分别从意识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改造世界中队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角度分析,并注意到其双重性,突出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积极的指导作用,理点和材料结合适当。
39题:能进扣《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内容来组织答案,答题组织中能抓住“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文化的‘比较优势’的原因”这一要求,能从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和继承与发展关系角度扣题分析。
40题第(1)问:少数同学除了能从第三、四单元的相关点作答,还能从经济和文化的关系角度回到此问,但此题能完整答出参考答案所有角度的学生几乎为零。
40题第(2)问:此小题总体得分较好,学生能抓住题目限定,从《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入手,答案既涉及唯物论的角度,又调度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虽参考答案未从认识论角度组织,但考虑限定和问题设问,学生若从认识论角度作答,应可适当给分。
40题第(3)问:此小题总体得分较好,满分率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围绕设问主题,即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的方向提出活动建议。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国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答案。
五、评价和建议
1.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命题较好?好在哪方面?
设问命题较好的为39题,此题型为依据类,该知识点学生较为熟悉的措施类的题型,这对学生培养审题和答案组织的切题性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需要提高。
2.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在命题上值得探讨?(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
选择题22题,此题参考答案为C答案,33.98%的同学选择此答案,即选择组合“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和“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学生选有61.65%择的是D答案,即选择组合“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我们备课组认为,该题材料侧重在强调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也即是突出人可以正确认识问题,故应选D答案。此仅为我们的疑惑,一家之言,仍需探讨,希望解惑!
3.今后备考教学和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教学中注重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基础知识的巩固。知识框架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调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文化生活》这一模块较为常见。
②政治课教学要强化时政性,此次试题时政性强,特别是有4分选择,是直接考查时事,故平常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
③加强练习。继续坚持“小题大做,大题精做,难题少做,怪题不做,错题重做”的方针加大练习量,逐步适应文综考试的节奏。
④引导学生归纳题型,对学生答题方法进行指导,提高答案组织与题型的针对性。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