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高二级历史期末统测试卷质量分析(2017—2018年第一学期)
- 2018-02-07 08:00
- 阅读 2215
金山中学 王锡澍 市教研室 刘少平
一.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试卷既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也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命题时有意识的提高难度,使学生逐渐适应全国卷试题的要求,因此本次考试相对高一学生试卷难度较大。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主观题,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基本按照高考题的形式,由于按课程安排还没有选修内容,因此主观题只有两道大题。
二.第一卷客观题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考试中客观题失分最严重的四道题目是第25、27、28、30题。学生这四题普遍答错反映了学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分析不严谨,即是学生从材料的史实或情景中准确分析结论的能力较低,分析过程较为粗放。二是理解性的知识理解肤浅不到位,对回到历史情景中做合理性推断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的运用确实非常欠缺。
三.第二卷存在问题分析:
40题第(1)小题:得分偏差主要在于混淆了宋代商业与明清商业发展的情况。“复兴古学”部分不少则不能很好理解题目的要求,不能准确指出“复兴古学”指的是什么;将题目侧重在解释程朱理学的内涵和主张,而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没有写出“程朱理学”这一关键名词。
40题第(2)小题:第一小问: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审题能力、根据材料提取信息能力的不足。题干问题是“根据材料,简述……”很多同学没能懂得答案主要来自材料,而能审题正确的同学概括组织能力又显不足,“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能答出的不多,“市民阶层的产生”很多写成“市民阶级”、“资产阶级”、“壮大”,个别还出现“民族资产阶级”,历史名词使用混乱,显基础知识不扎实。第二小问:主要问题在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宋词基本都能答出,艺术方便很多答文人画,历史概念不清晰,时空混乱问题较严重。
40题第(3)小题:本部分得分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能够全面的分析问题,高一的知识遗忘率也较高。
41题第(1)小题:第一点先秦时期多数能答对,但是照搬材料的很多,第二点周秦之后必须点出民众是官府教化的对象,相对来讲对的学生较多,第三点晚清之后很多学生只回答人民主权,还要点出百官是人民公仆。西方公民政治变化趋势,答得不理想。多数学生只回答公民范围不断扩大,贵族到平民两点。外邦人、女性、取消财产限制三点很少有学生注意到。从中可以看到先秦至晚清人民含义变化由于材料有分段论述,所以得分高,西方公民政治变化趋势,材料比较笼统,学生得分低,学生的审题和归纳能力都有待提高。
41题第(2)小题:很多学生高一的知识都忘了,基本都是按照材料有的回答,需要联系课本知识的很多同学都答不出来。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答题的思维框架还没有建立。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历史基本要素的教学。如时间、名称、性质、要点等。
2、可通过复述、默写等手段强化学生对历史名词的掌握。
3、重视历史概念的理解与教学。
4、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使整体的知识有机联系,着重通过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模块专题整合复习,二是通史复习特别是阶段整合的复习,使学生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考试中能多元角度回答问题。
5、抓好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重视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尽最大可能形成答题的基本框架,训练提高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回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拿下该得的相对容易的题目,尽可能多地拿到难题的分数。
6、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特备是分析史料准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