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高二级历史期末统测试卷质量分析(2017—2018年第二学期)
- 2018-07-30 08:00
- 阅读 2067
潮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市统考
历史科质量分析
金山中学 王錫澍 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少平
一、试题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采用市统一命题试卷,就历史科而言,试卷无论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比较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从命题意图看,高二期末统考,正值学生高二面临升上高三的时段,因此在题目命制中,更多的考虑是学生对高考试题的过渡与适应,在试题的难度与能力要求上尽量靠近高考,更多的是对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史料分析,史论结合等方面能力的考查。希望通过试题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历史学科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培养,为高三的备考做好充分准备。
从知识考查看,试卷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知识的基本理解与对史学基本认识的考查。学生只要对主干知识的基本记忆和基本理解掌握好,在本次考试中即能取得较高的分数,这也较符合期末考试的阶段考查任务。从考查知识点的分布看,三本必修分布较均衡,必修二相对多一点。
从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看,本次考试难度适中,市区8所学校平均分47.2分,全市平均分为43.2分,与近两年的全国高考卷的全省平均分相比,难度较适中。从区分度看,试卷从选择题到主观题,区分度均较高。
二、存在问题:
1、客观题:
本次考试中客观题失分较严重的三道题目是第27、28、30、32、33、35题。第27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地位。与题目现象相关的知识理解在课本中有多处涉及,如鸦片战争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等。学生做错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正确理解与材料相关的现象,实质也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不到位。第28题反映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内容和目的把握不到位。第30题反映出学生的时空观念很薄弱,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材料意图。第32题考查的是价格革命的基本理解。第33题反映了学生对新名词新概念的解读能力较低。第35题同样是对课本基本理解的考查。
2、主观题:
本次考试3到主观题均是按高考的要求命制。考查的题型和能力要求与高考相似,只是难度有所降低。从考查的结果看,主观题学生的得分较低,反映了主观题学生提高的空间仍然很大。学生把握材料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史论结合结合的能力均较低,特别是41题。
三、下阶段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方面:加快教学进度,提高训练题量。第一阶段,多讲少练,目的是拉快进度,落实基础,为学生的训练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少讲多练,目的是通过大量训练,使学生能较为全面接触高考的各种题型,熟练掌握各种能力,教师的讲主要是题型和能力的解题方法。第三阶段,多讲多练,学生以套题大量训练,教师通过学生训练的问题进行精讲,对知识与能力查漏补缺,解决知识缺漏。
2、知识落实方面: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通过课堂复习,课后练习和讲评强调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的落实关键有二,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与再现,二是历史现象的精准理解。
3、能力培养方面: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特别是历史概念的把握、时空观念的养成、历史信息的获取、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
4、题目训练方面:保持客观题的大量训练,同时注意逐渐加大训练难度。主观题突出一类题型、两种思维和三个能力。一个题型是开放式题目的训练;两种思维:一是比较思维,如特点、特征、相同、不同等等,思维分析的是历史对象本身,主要是提炼概括基本无须延伸。二是综合分析,如背景、影响、意义、评价等等,思维分析的是与历史对象相关的因素,需要适当的延伸,可借助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思维结构进行多角度分析。三个能力:一是材料信息的全面获取;二是材料信息的概括;三是通过史实进行史料实证。
2018年7月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