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文综政治)
- 2018-09-17 08:00
- 阅读 2210
2018年高考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文综政治
潮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蔡伟俊
一、试题特点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政治试卷在命题方向、题型、结构和难度上依旧坚持稳中有变。试题立足十九大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选取本年度重要的时政热点,需要考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有一定了解的同时注重从生活取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回归生活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说,试题有如下特点:
1.紧密结合时政,突出学科特点。
今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充分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依法治国和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发展成果。立意非常明显,强调“一点四面”(一点:即高考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即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贯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例如选择题第18题立足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考查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选择题第20题从哲学角度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主观题第39题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角下考查宪法修改;第40题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认识。
2.能力立意为主,注重综合思维。
今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综合素养,需要考生具备提取、解读和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5题经济信息图表题,需要提取图标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作答;主观题整体阅读量比较大,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基本分层,考生应注意在考场上倾注更多时间阅读题目背景和材料,而非知识的简单堆积和生搬硬套,从材料中寻找答案依据并整合作答。尤其是主观题第38题依据经济生活,分析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的设问方式,更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和生活中经济现象的关注。
3.立足未来发展,引导学生成长。
近年全国卷文综政治试题不仅仅是对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更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文综政治试题中大量考查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目标、重大意义和积极影响等方面的理解,让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事件有自己独立和深刻的思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
二、解题思路
12.本题主要考查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后,以为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所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缩短;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量会减少,同时商品数量增加;因为虽然商品数量增加了,但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了,所以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一般来讲,商品的价值总量只和劳动力有关,劳动力增加时,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劳动力固定,创造出的价值总量是一致的。本题答案A
13.本题主要考查公司经营的相关知识。题目中企业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体现了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同时外包不是兼并,因此排除③选项;同时企业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联合开发产品,也体现了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经营效率,因此本题应该选①和②,③和④均未在材料中体现。本题答案A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题体现的信息是服务价格降低,供给数量增加。从这个角度看,①正确,因为,放宽市场准入,会使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降低,物流商品增多,价格下降;吸引外商投资,会使物流供给增加;②选项不正确,因为工资成本上涨,会让商品服务的价格上升,不合题意;③选项正确,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降低物流商品价格下降,提高劳动生产率会让商品价格下降,因此正确;④不正确,因为网民人数上升,物流商品需求增加,会让服务价格升高。本题答案B
15.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图标体现的信息是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从这一点出发,①选项正确,消费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强,体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②选项错误,资本的贡献率和资本形成总额是两回事;③选项正确,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比重不断增强;④选项题目没有体现。本题答案B
16.本题主要考查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知识。题目中司法局是在基层推进法律建设,提供法律服务,与司法体制改革无关,排除④;在基层设立服务工作站,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②可选;维护城乡居民的平等权益,是为城乡居民服务,未提及其参与,③不选。本题答案A
17.本题主要考查政府相关知识。①选项明显错误,题意是在优化乡镇企业公共服务的管理;②选项错误,乡镇政府的责任和职能是人大赋予的,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③选项正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加大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支持,能够提高乡镇政府的效能;④选项正确,县级及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体现了改进乡镇公共服务投入机制。本题答案D
18.本题主要考查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①选项中消除国家利益分歧不正确,两个国家在利益上必然有分歧,这种分歧可以通过对话解决,但是不可能排除;题目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政党高层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对话会,有利于凝聚力量,搭建政党互学互鉴的平台,因此②选项正确。本题答案C
19.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体现了③和④;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文化价值的实现,但不是决定因素,①说法错误;②与题意无关。本题答案D
20.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相关知识。①选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未提及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的变化;②选项中“开创”一词夸大了该市“以药立市”举措的作用;“产业”“市场”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③④符合题意。本题答案D
21.本题主要考查社会意识、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思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形成的,①说法错误,②正确,材料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体现了③;④“完成了”说法过于绝对。本题答案C
22.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关键”“重点”是题眼,体现出抓主要矛盾、坚持主次矛盾的统一;“生态和经济协调…自我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体现出坚持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故①和④入选;②说法错误,矛盾双方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答案B
23. 本题主要考查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材料中“旅客”“乡亲”是关键,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之一,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和③正确;①说法错误,因果关系颠倒,人们的利益差异导致价值观的差异;④说法错误,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本题答案C
38.本题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热点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这是两个驱动因素。
首先是经济驱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作为“绿色消费”的马拉松的消费必然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而相关产业的发展又为我国马拉松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是政策驱动。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为我国马拉松事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政策支持。
39.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角下对宪法修改的理解,根本一条就是要把握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从党的性质宗旨、人大的职权、政协的职能三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40.(1)本题主要考查哲学部分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属于小角度问题,需要学生熟记该知识,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首先要明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区分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不同作用,同时,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实分析述先进文化的作用。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三、备考建议
根据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政治的试题特点,备考过程中应及时调整策略。
1.坚持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高中政治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尤为重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能够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教育模式,以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合格公民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思、社会参与四方面的意思和素养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以更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时事政策教育。
从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政治的试卷看,时事政策引入是政治命题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时政教育,将时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学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时政话题,特别是关于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话题,而且要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3.夯实知识基础,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不仅要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关键知识点也必须掌握到位,并能围绕核心知识点适度延伸发散。注重对知识体系的构建、理解和把握,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学科之间考点的串联,力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掌握学科考点,把重心放在知识的整合上,从章节整合到单元整合到模块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意识和习惯。
4.统筹安排训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分析看,全国卷文综政治能力要求比较高,不管是试题的灵活性还是难度性都有所提高。这一点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以往的训练模式应有所改变,靠大批量的机械训练已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所以,学生能力训练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训练内容和形式应有所改变,训练题要重视质而不是一味追求量。要根据全国卷题量增加和小切口设问方式的趋向,答题时间分配以及答案组织必须精准到,备考时更应重视对热点材料与学科考点精准对应的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主观题审题分析、提炼考点、组织答案和解题技巧等方面的专项训练,训练题一定要精选、精炼、精评、讲到位。
5.把准高考方向,及时调整备考内容。
全国卷与广东卷考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这种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和复习内容。①根据全国卷考查知识范围的不同,备考中要集中精力搞好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和复习,舍弃选修模块;②根据全国卷题型结构的不同,备考中加强对计算题以及开放型主观题、特别是政治小论文的训练;③根据全国卷命题视角的不同,备考中要从以接触区域性热点材料为主,向全面接触国际性、全国性热点材料转移。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