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全国Ⅰ卷谈2019年高考地理科备考
- 2018-09-17 08:00
- 阅读 2087
潮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庄楚金
2018年广东省考生使用新课标全国I卷已是第三个年头,潮州市考生已经适应了全国卷高考。今年文综地理试题考点分布比较合理,试卷形式、结构、题型以及分值分布均符合《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难度适中,搭配科学。命题深化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四方面。试题实现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对中学地理教学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一、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特点分析
(一)稳中求新,难度有降
地理试题总体上延续了近几年的出题风格,稳定中寻求创新突破。试题生态与去年相比,信息量略有减少,但思维长度有所增加;原理题亦有呈现,但解题难度有所降低。试题总分值共100分,选修题占10分,自然、人文均有涉及,考点分布与往年类似。自然地理内容略多于人文地理,比例接近,分值设置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选择题设置11个单项选择题,总分44分。从形式上看,11个选择题共分为4组题,分别是文字题、折线图、示意图(2组)。36题、37题两道综全题依然采用了常见的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在图中提供多种地理信息,考查考生有效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重点突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稳中求实,注重实践
试题在内容选取上富含生活气息和新时代特点,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从出题背景上看,4组选择题的背景分别为精密仪器生产、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河流地质现象、公路行车,引导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要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生活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旅游地理题以九寨沟景区的灾后重建为背景,与中国的地理事实结合紧密,环境保护题则以斯匹茨卑尔根岛种子库和全球变暖为背景考察。
(三)稳中求活,启发思考
今年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中求活,题目梯度设计、设问方式都是非常灵活的,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如36题,打破了传统人文地理题目一半农业一半工业的模式,讲工业区位因素与交通、自然、政治等多种要素结合起来设问,是比较新颖的题目。这种设问模式打破了传统“模板”答题的方法,注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降低的答题技巧在得分中的作用。37题则是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四)稳中求优,突出素养
试题重在考查思维品质,评价应用效果,激励创新意识,是一种稳中求优的变化。“优”就是要优化试题内容,提高高考地理试题作为测评工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种考查又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为耙心。因此题目注重立足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2019年高考地理科备考建议
(一)研读标纲,明确要求
课标和考试大纲所涉及的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课标和考试大纲是高考的方向标,因此研读标纲是每一位高三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去做的事情。《课标》中提出的课程理念和地理核心素养,是高考命题的灵魂,只有精心研读《课标》,才能明确课程理念,正确剖析核心素养,明确把握高考大向。而在地理考试大纲中明确了地理学科命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应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强调独立思考、辩证分析、交流合作、创新思维等学会适应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关键能力。
(二)研究考题,明确方向
资料都是浮云,真题才是王道。精心分析高考试题,感悟高考试题的精华,才能准确无误地把握好高考跳动的脉博。只有通过精心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才能清晰准确把握高考。教师们要深入研究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知识点呈现形式、题型及数量、知识结构比例、试题来源、答案和如何赋分等方面。教师真正在感悟试题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交流,深化认知,形成思维成果,并应用思维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解题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是地理复习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三)科学谋划,落实环节
教师要对高三备考做全面科学的谋划,把握好不同阶段的复习重点。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重点是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二轮复习重点是知识的整合、拓展和迁移,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学科能力、思想观念。第三轮复习重点是核心知识和主干性知识线索与网络的再现,方法、技能、能力、观念的综合提升。一轮复习按章节进行,打实基础,强调细、低、全,把书读厚。二轮复习要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知识网络,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三轮复习是知识和谐阶段、能力协调阶段。所谓“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就是这个意思。
(四)注重课堂,提高效率
高三的课堂教学要重在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则是要落实“五个要让”:能让学生分析的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结论。
全国高考改革在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进行,高考将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以致用,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学地理教学除了基本的地理知识,更要注意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思维方式的养成,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积极探索的意识。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