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备考中心组下校调研活动简讯
- 2018-12-24 18:49
- 阅读 1046
数学科备考中心组下校调研活动简讯
2018年12月10日,市数学科中心组到饶平县华侨中学开展调研活动,活动在三个年级同时展开,中心组老师与学校老师共同观摩学习。
高三组听了学校吴炎高老师与杨文福老师的两节公开课,课后进行评课交流。潮安区教研室教研员洪剑林老师、高三组成员、饶平华侨中学部分行政以及高三数学组的老师参加了听课、评课。吴炎高老师开课内容是复习课《直线的对称问题》,吴老师先从点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引导学生找出点与对称点的相关关系,然后用相关点法来解决直线与特殊直线的对称,再进一步研究点与一般直线的对称,直线与一般直线的对称。整个教学过程遵循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效的引发学生的思维,课堂各个环节紧凑流畅,吴老师课堂掌控能力强,思路清晰,讲解到位,特别是解决直线与一般直线的对称时增加了几何法,通过研究直线、对称轴与对称直线三者倾斜角的关系,解决了对称直线的斜率,引导学生高效解题。中心组建议吴老师在复习中加强例习题的拓展,用相关点法解决对称轴斜率为的对称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题综合能力。杨文福老师开课内容是复习课《基本不等式》,杨老师课堂极具亲和力,语言精练,知识点归纳全面,例题代表性强,强化了配凑法、消元法和常数代换法的使用,通过例题的变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比较偏重于解题技巧中心组建议杨老师课堂让学生多练一点,利用录播室先进的多媒体展示学生解题过程,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对高考一轮备考提出建议:要强化基础,狠抓落实,把握方向,遵循规律,关注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有机联系与适当差异,扎扎实实抓好双基,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打牢基础、梳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理解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的涵义,特别要狠抓重点知识模块复习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高二组第三节听了高二(14)班郭伟创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华侨中学高二周考试题》,郭老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选取了部分答题效果差的题目进行讲解,主要分析讲解了由两个命题的真假性求参数范围问题,分析题目细致入微,紧贴学情,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效果好,体现出教师扎实基本功。第四节听了高二(11)班周少音老师的习题讲评课《必修五模块练习》,主要讲解了与二次函数有关的恒成立问题,周老师根据理科班学生特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利用题目资源进行变形,把二次函数牵涉到的恒成立问题一一突破。周老师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掌控课堂节奏游刃有余。课后中心组成员与科组老师进行了交流,建议重视解题方法的归纳,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应抓住开口、对称轴、判别式、区间端点等关键因素,恒成立问题应抓住问题的本质等,交流气氛融洽、热烈。
第五节老师们讨论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现数学的核心素养,大家认为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一组第二节听了高一(8)班的张淑漫老师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张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由学校的国旗杆引入,得到线面垂直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探究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最后完成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应用。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比较流畅,教学内容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第三节听了高一(2)班的张渊彬老师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张老师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引入,从墙壁垂直地面抽象出面与面的垂直,并用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证明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张老师对于题目的分析讲解比较到位,对题型概括全面。
在评课环节,备考中心组的杨晓彬老师和市教研员黄训光老师给出课堂教学的建议。杨晓彬老师建议,立体几何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几何体模型,并借助几何体模型完成探究,要精心设计探究环节,让探究环节成为课堂的亮点。概念教学应该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应用这两者在时间分配上,应该更侧重于概念形成的过程。黄训光老师建议,课堂的“生”动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要和老师一起动手完成探究。要利用身边的实物来学习立体几何,例如学生的课本和笔,借助实物完成线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新课标研讨中杨晓彬老师分享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 ;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能”)。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教好数学就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数学抽象获得数学对象,构建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路径,发现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要把如何抽象数学对象、如何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关键任务,以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何由以知其所以然”的跨越。
高考备考中心组此次的饶平华侨中学之行,把新课标的理念带到了一线教学中,让新课标的理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给教师在教学上带来新的启发。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