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物理

瓷都中学开展部优课《自由落体运动》研讨学习

  • jys
  • 2019-11-03 09:30
  • 阅读 1248
分享到:

10月23日瓷都中学组织物理教研组教师对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物理组吴寿宠老师的部级优课《自由落体运动》进行观摩研讨。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评课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切实的体会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单凭演示实验,学生很难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因此,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几张纸分别进行两次实验(两物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两次分别是展开、团紧),观察下落的快慢。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并分析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大胆猜想若排除此因素,结果会怎样?然后用“牛顿管”实验验证。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敢于大胆进行科学猜想,这点要比教师单纯生硬的直接给出定义效果要好的多。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习新知识

在学生利用频闪照片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前 ,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认真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其规律。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参与实验和自己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教会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应变能力较弱

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设计了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让两位学生配合操作,学生实验操作不成功老师没有让学生重做实验,而是草草收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映出教师应变能力较弱的问题。

2、演示实验不落实

“牛顿管实验”教师展示器材,简单演示,没有引导学生观察,没有演示真空环境和非真空环境的对比,无法凸显实验效果。

3、实验探究性不强

学生虽然分组上课,但没用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而是利用现成的频闪照片让学生分析计算,以做题代替实验,没有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物理规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上一篇: 潮州市高三物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19-202 下一篇: 2019年初高中物理、小学科学微课作品征集评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