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历史

历史剧展演——潮州市高级中学历史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创新

  • jys
  • 2020-01-09 16:29
  • 阅读 1349
分享到:

历史剧展演——潮州市高级中学历史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创新

潮州市高级中学  赖木玲、詹雅娴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给历史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为践行上述理念。2008年创办高级中学历史学习社以来,学校历史科组通过历史学习社,指导学生开展了历史模具展示、汉服展示、《我们的编年体》《明清名人小传》编写等第二课堂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年以来,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引入了历史剧的创作和表演,排练、展演了《昭君出塞》《凤求凰》《钗头凤》等历史剧,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途径,主要有:

首先,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历史剧创作。

在创作历史剧的过程中,我校历史学习社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确定历史剧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查阅、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正史记载、民间传说、戏剧传奇进行史料实证,选取叙事性较强的历史细节材料,抓住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构建历史人物的活动、情感。由此,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学生们对剧本中的“主角”进行了一些想象和虚构,把《昭君出塞》编写为序幕、丹青无情良人隐、匈奴和亲应诏行、昭君出塞琴悠悠、青冢埋魂芳名垂的五幕剧剧本,着重刻画了王昭君从宫廷女子到主动请求出塞的转变过程,肯定“昭君出塞”对西汉与匈奴和平关系的推动作用。以司马相如的文学作品和古琴曲《凤求凰》为素材,把《凤求凰》编写为钟情、倾心、私奔、生厌、醒悟的五幕剧剧本,以反封建思想为主题,着重刻画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对传统礼教地突破,对婚姻自主地勇敢追求。高中学生通过创作历史剧,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体验历史人物的具体活动、情感,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其次,小组分工合作,创设历史情景。

历史剧剧本编写后,我校历史学习社的道具小组需要制作演出时的道具,如《凤求凰》中的香囊、扇子、字画等;因场地限制,为了营造《凤求凰》中汉代的空间,技术小组根据历史背景、剧情,制作了幻灯片,有宫廷、花园、郊外等场景,配乐小组精心挑选了《凤求凰》的古筝曲,对展演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服饰小组则根据角色需要,准备了服饰,有女子的簪子等头饰,有“卓文君、丫鬟、司马相如、小厮”等不同角色的汉服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以小组分工合作形式,共同创设了历史情景,将抽象化的历史形象化,并转化为可感触的现实,把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具体活动直接联系起来,再现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和感悟历史,有利于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地培养。

最后,深入揣摩角色,增进表演层次。

利用历史剧进行历史学习,其实就是一种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我校历史学习社在高一学生中挑选了一批学生演员,分发剧本,组织讨论会,了解学生演员对角色的看法与感悟,根据剧情和角色,确定各个角色的扮演者。然后,扮演者需要从服装、语言、职位、仪式等认真体会各自的角色,仔细揣摩角色的表情、情感、言行。在排练《昭君出塞》时,学生演员需要努力克服现代人的言行,尽量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汉代的社会习俗,而“王昭君、毛延寿、汉元帝”等角色的情感,则需要通过台词、动作等体现出来,对于完全没有舞台表演经验的高一学生演员来说,有不小的难度,不过,因为学生们很喜欢历史剧表演,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一次次的排练、揣摩中,学生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动作越来越到位,表演也越来越有层次,在正式的展演中,《昭君出塞》《凤求凰》《钗头凤》等都得到了学校学生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可见,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移情、想象、迁移等思维和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培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历史剧展演,使历史客观时代背景与代表性人物相结合,使学生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历史思维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也是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1 - 副本 - 副本.jpg


上一篇:历史部优课评课 下一篇: 潮州瓷都中学历史教研组2019年部优课听课评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