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历史

潮州市初三历史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0-02-10 09:20
  • 阅读 1647
分享到:


 

2019-2020年第一学期期末统测质量分析

潮州市初中历史中心组

一、试题质量分析

1.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高?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湘桥区选择题中第2、9、12、19、23、24、26等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原因在于这些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设问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题目。

综合题中31题(4)、32题(1)、33题(2)、(4)等题目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原因在于这些题目着重考学生对材料中的解析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这学期的教学中多次训练和考查,学生相对熟悉,并对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力有所提高。

【潮安区】选择题中1、2、5、6、9、10、12、14、15、16、17、19、21、26、28及综合题中32(1)(4)和33(1)(2)的得分率较高。原因是以上选择题题目大都是直接考察识记的知识点,而综合题中设问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第1题简单考查古埃及文明的内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第33题(2)侧重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后从中直接获得答案。

枫溪区九年级历史试卷是按新题型结构,30题选择题,3题综合题。

第一大题1,2,3,5,6,9,10,11,12,13,15,16,18,19,24,25,26,27.28小题得分率较高。因为这些小题的设问都考到重要知识点,课堂经常强调,而且设问也容易看懂。

第二大题综合题中:31题(1)第一问,(2)和(3)小题得分率较高,32题(1)(2)(3)(4)(5)小题得分率较高。因为这些小题的设问考查的也是基础和重要知识点,题目的设问比较直接,根据材料和学过的知识容易回答33题(2)得分率较高,因为根据材料容易判断

(市直)选择题总体得分率较高,特别是1、2、5、9、10、11、12、13、14、15、19、23、24、26、30题。原因:题目侧重于基础知识,比较容易理解,难度不大。

    综合题中的31(2)32(1)(2)得分率也较高。原因:

是比较常见的历史事件,老师在课堂上也反复强调,比较简单,容易从材料中找到信息点,得出答案。

2.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低?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湘桥区选择题中第4、20、21、22这些题目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原因在于这些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较有深度、综合性比较强,学生须在掌握较好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才能作答,而学生对于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综合题32题(3)、33题(1)、34题(3)这些题目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从学生作答的情况反映出个别学生无法区别历史事件的性质和作用;语言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一些题目题意理解不清,对历史材料及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枫溪区第一大题选择题中4、7、18、20、22小题得分率较低。因为这几题需要综合分析或需用时间来判断,大多数学生时间记不清,综合分析能力还很欠缺。

第二大题综合题中:31题(1)第二问得分率较低,因为学生对罗马法的意义没有背诵;(4)小题得分率较低,因为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不强。

33题(1)对“地中海时代”的终结事件判断错误。

3)小题得分率较低,因为大多数学生记不清工业革命的时间。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背诵不熟,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题目理解有误差。

潮安区选择题中3、4、6、7、8、11、13、18、20、22、23、25、29、30及综合题中31(1-4)、32(2)(4)的得分率较低。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认识不清,对线索把握不太好,且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够细心,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7题,学生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印象不深刻导致选错;第32(2)对关键词“18世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忽视,走马观花,以致答非所问。

3.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

潮安区20题考查英国殖民扩张的知识点,但学生无法细读材料,且对于基本史实掌握不牢,死记硬背的多,不能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缺乏应变能力;第31题(4),学生失分主要是因为没能做到从材料中去“概括”,出现照搬找整段材料等现象。

湘桥区选择题22题,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表述合适的是(   )A.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B.极大地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D.“带着血泪的进步”。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了选项B。究其原因,很多学生一看到题目殖民扩张,直接联系起所学知识“殖民扩张给欧洲资本主义带来的影响”,而没有从题干中“全球史观” 角度出发去分析选项。

综合题31题(1)小题,考查罗马法的第一部成文法律及评价。不少学生不能准确写出《十二铜表法》,而错答成《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等。原因在于一些学生世界古代、近代史中一些法律文件及评价等相似知识点混淆不清,记忆模糊。

33题(1)小题,哪一历史事件是“地中海时代”的终结者?这一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分析。不少学生不能抓住材料中有效信息“16世纪”这一时间,也没有联系课本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不少学生错答成“工业革命的开始”。学生错答的原因在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分析能力还是比较薄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象上,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掌握知识主要是死记硬背。

枫溪区第二大题综合题如31题(4)小题得分率较低。很多学生照抄材料而不得分,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较差。

33题(3)小题写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学生的得分率都较低。原因是学生还是没有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背诵,时空观念还很欠缺。

市直31(3)(4),32(3)(4)(6),33(1)失分率较高,原因及例题分析:31(3)失分率较高的原因是学生无法在对材料综合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出“局限性”,只是简单照抄或浓缩材料,甚至脱离“罗马法”去回答。第32题第1.2小题学生回答较好,得分较高,第1小题主要问题出现在第二个问的回答,不少学生把“人文主义”写成“人权主义”。第2小题第二个问题回答也出现不少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31是第4小题主要是审题问题,很多人回答照抄材料内容,没有提炼观点,也没有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失分较严重。32题第3小题主要是审题问题,问题是问共同性质,很多人回答成文艺复兴的影响。第4小题的主要失分在于第一小问:拿破仑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指什么?一些同学回答成了巜拿破仑法典》精神的传播,而该题应该主要是在于考查其在对外扩张中的传播。第5小题主要是专业用语表述错误和主要历史事件的混淆。如:《共产主义宣言》,把巴黎公社写成巴黎和会或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32题第6小题要求学生对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进行理解分析,这需要学生首先要看懂材料是在讲诉什么历史事件,然后才能分析出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很多学生看完材料不能很好的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大部分人只答了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这个问题的设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33题第1小题失分比较严重的是第二个问题,主要的问题的设置不够清晰,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材料中的重大事件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但第二个问题要他们列举该事件的一位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答案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但很多同学答成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我觉得这道题如果是说是根据材料一来列举可能指向性比较强,不然很多学生会认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也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成就。

饶平县32(3)(4)两道题总分是4分,一共有三个问,总人数8758人,平均分1.11分,得分率非常低。第(3)题问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次运动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学生答得比较差,原因有:第一,学生概念不清晰。有些学生不知道材料一和材料二讲的是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因此就没有办法作答。第二:审题不认真,回答的不全面。有些学生即使知道材料一二是在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个思想运动,但答案却写了“都是反教会,以人为中心”的运功,只能突出文艺复兴,没办法概括启蒙运动。有些学生答了都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突出资产阶级领导也没有办法的满分。

第(4)题问的是“结合材料三,拿破仑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和背叛了革命的理由是什么?”这道题得分率也很低,很多学生这道题没有写,有些的也只得一分,只写了“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但背叛革命上却写了“复辟称帝、解放黑奴”等错误答案。

32(5)(6)小题,总共有四个问题,总分5分。全县8758份试卷,满分352人,得2分及已下的有2050人,其中0分就有4285人,全县平均分为1.37分,得分率低。

第(5)小题的问题是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无产阶级斗争依靠什么科学理论做指导,使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其影响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都能回答。但是个别学生《共产党宣言》欠书名号,后面的发表俩字也被省列,总体本小题得分率较高。

第(6)小题综合以上运动和人物的贡献,你认为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本题应该从俩个层面回答,一个是思想,一个是对社会在答题过程中,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或者对于题意理解不够彻底,把材料中的运动名称都写上,有的学生把上面的运动跟启蒙运动混淆,还有这题好多学生放空没写。

33题(1)、(2)小题总共有三个问题,总分是6分。全县8758分考卷,满分6分的只有737人,得2分及以下的全县有5367人,其中0分就有4297人,全县平均分只有1.69分,得分率非常低,从总体来看,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1)小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地中海时代”的终结者?列举该事件的一位人物及主要成就?本题以世界重心转移为主题切入考查新航路开辟.材料中“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流变之轨迹”里的“地中海时代”是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新航路开辟成为地中海时代的终结者,开始转为大西洋时代。部分学生(1)小题答得较好,像“新航路探寻”、“麦哲伦全球航行”或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这说明他们平时对于此类知识比较熟。但也有多数学生无心向学,答非所问。

(2)小题:材料二的目录中,作者认为西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是什么?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目录节选”可以知道,录材料中,作者认为西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是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很多学生能够“知其意”,但无法“表其意”,更准确地说是无法扣紧材料来“表其意”。多数人回答不够完整。只回答科学,工业,政治,没有写革命一词,这反映了学生在考试中对于题意的理解不够彻底。很多学生综合题放空不写,厌学的现象相当明显。从而导致失分严重。

33题(3)、(4)小题是试卷的最后两道小题,总共有三个问题,总分是8分。全县8758分考卷,满分的8分的只有18人,得两分及以下的全县有6059人,其中0分就有4044人,全县平均分只有1.68分,得分率非常底,从总体来看,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3)小题的问题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分析工业革命分别对“欧洲”和“非欧洲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①对史实的记忆不清晰,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属于历史的基础问题,但全县的大部分学生对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记忆不准确,结束的时间表达不清晰,结束的时间出现了例如“18世纪上半期”“具体到1838”年等错误的表达。②工业革命对“欧洲”和“非欧洲”的影响是这次考试的重点失分点,出现的问题只要有:一方面,很多同学有背诵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格式出现了错误,没有区分是“欧洲”或“非欧洲”的影响,直接把所有工业革命的影响写进去,造成失分;另一方面对“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很多同学没办法从政治角度进行阐述,以及对“非欧洲世界”造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学生写成是对欧洲的影响。

第(4)小题的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本小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没有分点作答,很多同学出现长篇大论的问题,但实际没有讲到重点。缺乏“说明”,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对英国成为世界中心的重要性,但在表达的时候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答案只写“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没有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对英国成为经济中心的影响进行说明,造成了失分。

4.优答实例

湘桥区综合题32题(1)小题,考查最先发生在意大利的思想解放运动及核心思想。多数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作答,准确地写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生对于课本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的历史事件能准确地表达。33题(2)小题,依据材料归纳作者认为西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大多数的学生都答的很好,能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地归纳出“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等。33题(4)小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这一小题在材料题里,得分很高的。主要是学生都能理解这道题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较为全面地分析英国崛起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解答。大多数的学生都答的很好。例如: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政治前提;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三角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市直31是第4小题较好的回答有:在对外扩张中将民主、自由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摧毁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或在打击反法联盟中,传播了先进资本主义理论,使当地人民思想醒悟,促进欧洲各地封建社会瓦解。

枫溪区综合题33题(2)小题根据材料写出作者认为西方占据优势地位的三大要素是什么。大多数学生能根据材料写出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二、评价和建议

1.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命题较好?好在哪方面?

潮安区选择题11、18题设问好。以表格形式出题。第1、9、12、28题这些题目设计的也比较合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等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湘桥区选择题第11、18、22、30题。材料题33题(1)、(3)(4)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点,但是题型相对比较灵活,也比较接近中考题型。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可以考察学生对分析材料的能力。

市直选择题第3题的命题较好,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知识代入古印度当时不同等级的人特定生活的生活模式,从而做出判断,考察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2(4)题的设问命题好。问学生拿破仑“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和“及革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也能更好的使学生对拿破仑有更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客观和全面。

   33(4)题的设问命题好。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这道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整合并将课本中英国近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表现综合进行作答,既考查学生分析整理史料的能力,又需要学生将这部分的知识和课本的内容继续整合才能作答,这就需要学生有较高分析综合能力。

2.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在命题上值得探讨?(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

湘桥区(湘桥区)材料题32题(6)小题“综合以上运动和人物的贡献,你认为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题干设计不严谨,“思想解放”已为学生的作答提供参考或提示了。

潮安区】选择题中19题选项中蒸汽轮船的知识点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

3.今后备考教学和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湘桥区1)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并多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

2)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和抓题干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3)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  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潮安区】中考历史考卷难度越来越大,平时要出一些难度相当题目进行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的能力。夯实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答题一些技巧。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千方百计调动学习的热情,向45分种要质量,因材施教 做好培优转差的工作。(1)培养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对客观题要更精准。(2)对主观性试题,要教会学生总结的方法,能举一反三。(3)培养学生大题的灵活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应强调学生认真分析题目要求然后再答题,以免出错。

【饶平县】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上完一段历史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古今中外相似的内容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便于应对各种综合性强的考试题。

2、注重能力培养: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

3、加强技巧性训练: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市直】1.教学和考试复习时紧扣教材,在考试中,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占主体的,掌握基本史实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同时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形成大历史观,而不局限于一两个孤立的知识点。

2.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切不可把知识教死、学死。平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题目做变化形式的训练,形成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3.以核心素养为立意,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近年来省考历史越来越走向能力立意,注重立德树人,突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平时把握和渗透核心素养,在复习备考中非常有必要。

4.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历史意识,关注热点,注重现实与历史的联系。

5、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动笔,训练他们对历史事件的书面表述能力,用词用句尽可能做到严谨,符合史实。

 

 


上一篇:潮州市初三历史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19-2020 下一篇: 历史部优课评课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