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携手砥砺前行
- jys
- 2020-11-18 10:26
- 阅读 878
传承红色基因,携手砥砺前行
——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与名师工作室互动
开展部编教材教学、法治教育专题研讨活动
在金秋十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市中心组携手林声权名教师工作室,于2020年10月23日走进革命老区饶平县,在饶平第二中学实验学校联合举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互动:部编教材教学、法治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市教研室希望通过本次与名师工作室强强联合,针对初中八年级法治专册开展教学研讨,为我市初中道法课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更好落实我市思政课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我市法治学校建设出谋划策;并通过听评课、交流分享,提升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构建新的研讨模式,为准备参加11月份即将举行的市道法学科观摩赛提供一个学习、热身的平台。
本次活动内容包括:1.优质课展示活动:同课异构(林声权名教师工作室/饶平二中实验学校)2.教研员公开课:潘少珍(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3.专题研讨交流:部编教材法治专册教学实践分享、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具体做法交流。
一、优质课展示活动
同课异构,由饶平二中实验学校郑丹娜和工作室学员苏炜涵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分别演绎八年级上册的法治课堂——《预防犯罪》。
郑丹娜老师授课
郑老师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辩论,模拟法庭审判的形式。同学们认真投入,通过模拟法庭的辩论,加深了对犯罪的特征、罪与非罪的区别以及犯罪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认识;懂得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更深刻领会到要在日常生活中防微杜渐,自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苏炜涵老师授课
苏老师用一段活力十足的自我介绍使原本严肃的法律课堂变得气氛热烈,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他首先破题,点明本节课两个学习重点——预防+犯罪,再用设疑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启学法之旅,把本节课的流程分为三个议题来开展,由学生参与的模拟法庭让全班同学直观地了解犯罪的后果,从而懂得要学会预防犯罪。最后,苏老师还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使这节课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教研员公开课
潮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潘少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法制教育专题课——《中学生辨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之精要》,她用幽默与风趣的语言调动起学生对学法的热情,从学生的眼里我们看到对未知的法律知识的渴望;她用四个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兴趣,点燃学生心中成为法律人的梦想。潘老师在这一节课中,主要从“什么是正当防卫?”、“如何做到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三个方面来讲述,情感丰富、知识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三、专题研讨交流
下午,在潘老师的主持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市中心组成员、林声权名教师工作室学员和饶平二中初中部道法学科组的老师一起对上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并分享交流部编教材法治专册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具体做法。
饶平县教育局教研员刘国贵老师代表中心组对郑丹娜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郑丹娜老师的课能突出体现课标理念,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录成视频,拉近学生距离;开设模拟法庭,让学生参与其中;分组讨论,上台绘制路线图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中,郑老师经常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情况,适时点拨,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对教材的处理与运用也把握到位,既用好教材各栏目,也有意识改造材料,让学生融入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升华,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郑老师的课比较重视生成过程,但在生成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关注不够,如在法庭辩论中,要求学生对观点表态,从现场来看,支持与反对者都是少数,而老师只抓住这个“少数”来做文章,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数”,这是本节课比较遗憾的地方。
潮安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林声权老师代表中心组对苏炜涵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1、教材处理:题目破解,能破击题目包含的要旨,引领课堂教学的开展。2、情感教育: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题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言传身教。3、法治意识:通过普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逐步培养依法办事能力。懂得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要杜绝。4、主体地位:潘老师的研究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于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和林声权工作室的研究课题《基于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都涉及如何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去参与到课堂、班级、学校活动,进而参与到家庭、社会以至国家生活,从而懂得人人有责,做负责任的公民。模拟法庭的教学实践能很好地体现这个要求,把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素养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5、创新模式:能打破传统的老师说教,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明确法律知识,教师及时点拔,明理入心。
市中心组成员评课、分享《道德与法治》法治专册教学经验
市中心组成员,林燕苗认为:郑老师的课,能体现探究式学习过程,学生课堂参与充分;合理取舍教材并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苏老师的课,准备充分,模拟法庭基本流程较规范、详细。丁伟松认为:今天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模拟法庭的形式,都能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课堂评价语言丰富且富有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特别是潘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全程能听到爽朗的笑,真诚的笑,赏识的笑,一直贯穿了整个课堂,能极大地拉近学生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法治专册的教学,市中心组成员也都畅所欲言,分享心得,共同把脉,为推动我市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献计献策。
潘斯艺认为:初中法治教育要坚持法治知识为基础,法治思维养成为核心,法治实践能力为目标,突出法治教育主题,适当渗透道德教育,重视宪法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增强制度自信与国家认同。
陈伟佳提出法治专册教学建议:教师要加强对法律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多种适合法治教育的途径,增加学生法律体验(以案说法模拟法庭法律辩护、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宣传演讲等);引用本土或网络热点案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何煜玲认为:部编教材法治专册教学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通过法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交流会上,张祥副校长向我们介绍了饶平二中初中部的发展沿革、办学特色和经验成果。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主题,提出“生活德育”理念,赋能德育仪式感;在教学管理上,以打造专家型团队为目标,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技能,涵养名师精气神,传递“惟勤惟德,向上向善”的校风,不愧为饶平这片红土地上正孕育成长的名校!
最后,潘老师对法治专册教学作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这次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区域互动、名师引领、力促提升”的预期目标和效果,提出指导性意见,鼓励大家,“无奋斗不青春”;并强调,习总书记也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教改、教研、教学都“道阻且长”但“行到将至”。期待通过活动提高初中法治专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市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努力落实我市思政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我市法治学校建设。
撰稿:黄楷炜 李徐晓 宋 跃
编辑:李徐晓 宋 跃 黄楷炜
潮州市潮安区林声权名教师工作室 供稿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