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生物

潮州市初二生物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1-02-05 16:08
  • 阅读 2145
分享到:

潮州市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初二级

生物科质量分析报告

黄仰奕   张植琴

2021年1月8日潮州市教育局组织初二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综合质量检查。根据各区提供的成绩反馈信息及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现将质量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卷概况

(一)命题原则

试题以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为素材,知识点分布全面,涵盖了考试范围中各章节的内容,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生物学科素养。命题能紧贴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又能让学生觉得学习生物学科是学而有用。能反映生物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考查了学生应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结合时政热点进行考查,也体现了“生命观念”及“社会责任”这两方面的生物学科素养。

(二)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分为30道单项选择题和4道非选择题(分别为读图理解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

(三)试卷知识点的分布情况

表1:选择题分布表

 

考试内容

题号

分值

一、动物的主要类群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

10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3

4

章节综合

5

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

6

6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7

社会行为

8

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9

2

四、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0

12

细菌

11

真菌

1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

利用

1314

章节综合

15

五、病毒

16

2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从种到界

171920

6

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8

2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122

4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植物的生殖

2326

16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427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9

鸟的生殖和发育

2528

章节综合

30

表2:非选择题分布表

题型

考试内容

题号

分值

读图理解

动物的主要类群

31

10

资料分析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32

10

实验探究

细菌和真菌

33

10

综合应用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4

10

二、成绩分析

参与此次考试全市共27376人,最高分30分。

各  分  阶  人  数

≥27分

比率

≥24分

比率

≥21分

比率

≥18分

比率

≥15分

比率

15分以下

比率

17

1984

0.07247

5867

0.21431

9766

0.35674

13299

0.4858

16642

0.6079

10734

0.3921

三、考试情况分析

(一)得分率较高的题目及其原因分析

选择题中的1、3、5、9、10、17、20、21、22、23、27等题的得分率都较高。这些题目都是较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侧重于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各动物类群的区分,运动结构,实验探究等,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10、17等题目能用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故得分较高。

非选择题中的31(3)、(4),32(1)、(3),33(3)、(4),34(2)得分率相对较高,因为这些小题的答案都是较简单的基本概念。学生如果能够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就能得分。

(二)得分率低的题目、典型错题及原因

1.选择题中得分率较低的有4、13、14、15、16、25、29、30等小题。失误原因:

①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如第14题,该题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必须能准确判断出四个选项中的发酵食品分别是用什么微生物发酵制作而成。其次还要学会判断该微生物属于哪种生物类群。最后应用对比归类的办法,选出与其他选项不同的生物。由此可见,学生如果没有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或者平时缺乏练习,在考试中往往就容易出错。

②课后没有及时落实巩固。如第4题,是课本中的课后题,上课时已经跟学生详细分析,但仍有多数学生出错。该题的综合性也比较强,再加上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这样的题目也容易出错。

审题不清。如第4题是考查鸟类特有的特征,选项中主要是体表被毛和前肢变成翼,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把善于飞行这一项也选上去,其实还有昆虫也是善于飞行的,这说明说明并未抓住“特有”这个关键词。

2.非选择题中得分率较低的有:31题的(1)(2)(5)题、32题的(2)、(4)、(5)、33题的(1)(2)(5)(6)及34题的(1)(3)(4)。

31题考查各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内容比较综合,但也较为基础,(1)(2)题,学生主要错在气囊的“囊”字写错。另外“双重呼吸”这个概念虽然上课老师有提及,但在课本中没有出现,部分学生没能很好地写出这个名称,或者有些学生写成“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2)题许多学生“膈”不会填写。该题属于七下的内容,学生去年在学习该部分知识的时候又恰逢网上授课时期,部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印象部深刻。(5)考查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不少同学写成“脊椎”,概念关键词没弄明白。

32题属于中考题型,联系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消费者”及食物链的写法这两个小题,部分学生知识遗忘了,或者食物链书写不规范而失分严重。而部分学生则是没有掌握资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回答时经常脱离资料而回答,故失分严重。(2)考查写一条食物链的,这个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好多学生知识回生,没能准确写出完整的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的生产者,通过在资料文段中摘取关键词“树木的针叶”和“植物的幼芽”来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写植物的某个部位的器官是不对的,应写具体某种植物(生产者)才对。(4)弄混“有机物”和“无机物”导致失分。(5)题答案相对比较开放,但部分学生没有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故失分。

33题为实验探究题。其中(2)部分学生不懂根据原题干提供的内容进行模仿,根据探究目的提出问题。(5)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表述方面不规范,如“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写成“减少偶然性,避免误差”。(6)没能区分“无机物”和“无机盐”导致扣分,(7)实验的结论“温度和湿度都影响落叶的分解”,好多同学写漏导致失分。

34通过图解形式综合考查了生物的生殖,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题目解读能力,失误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对题图的解读不到位。无法读懂该图而出现随意作答的情况。 34(1)“分裂”好多人写成其他答案,“两性生殖细胞”有些个别同学写成“两性细胞”,(4)“扦插”写对的人很少,(5)考查组织培养的,教材把这个知识点放在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板块,有些同学以为是课后的知识不重要就没好好掌握,本题的得分率很低。

四、今后教学建议

1.研读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我们复习的指南。有目标意识,才能精准备考,高效应战。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同时研究近五年生物中考真题,特别是近三年的中考真题,梳理高频考点,把握发展方向,使中考复习更有针对性。

2.注重基础,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落实,特别是重要知识点、必考点、常考点。要重视双基落实,合理运用教辅,着力引导学生紧贴课本,回归教材。在生物教学复习中,紧贴教材,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如对概念中的关键字、关键词的理解,相近概念的区别比较,概念中的相关前提条件等;将重要知识点、必考点和常考点印发给学生,并逐个过关逐个检查。要及时把以前学过的与之有关联的各个知识点关联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建立知识脉络,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才能进一步达到融化贯通,有效地应用。

3.注重知识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要多拓展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落实,使学生能感受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把学生知道的、关心的问题引进课堂,让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驱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增强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4.传授答题技能。注重对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和指导,特别是要加强阅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并教会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该用专业术语答题时必须用术语答。还有对错别字的重视。

5、重视实验教学。生物学离不开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讲透实验原理,抓好实验基本步骤的落实。老师要创造条件组织好教材中的每一节实验教学,如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分析技能,养成实验探究意识,形成严谨的实验思维使生物课堂呈现出独有的生机和活力。

6.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要把新的知识组合到已有经验中,不断形成知识的网络化结构。知识的网络化结构不是单靠复习课形成的,已经学的、又学的和原来学的是什么关系,一节一节过来到一章是什么关系,教师在日常每节的教学中都要将知识不断形成结构化、网络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组合多个知识点来回答问题的迁移、重组能力。


上一篇:潮州市高二生物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0-2021 下一篇: 疫情防控期间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建议(高中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