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语文

潮州市高一语文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1-02-07 09:22
  • 阅读 996
分享到:

潮州市高一级语文期末统测试卷质量分析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饶平县第一中学高一级语文备课组

   

一、试卷概况

本次考试题型及结构与上学年度相似,与教材关系密切,特别是将《乡土中国》渗透到考查中。难易适中,结构规范。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实践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更突出了新课改新课标要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为目标导向的要求,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效果。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课内部分主要是高一必修上册的教材内容,课外部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渗透《乡土中国知识点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等内容等(直接考查对《乡土中国》相关知识)。

根据年级6个班数据统计:全卷100分,考生372人。平均分46.83分,及格率13.3%,最高分72分,最低分4分。试卷难度系数0.62,区分度0.44;客观题22分,平均12.32分;主观题78分,平均34.51分。

二、试题特点

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内容能贴近教材且较为基础,适合初高中衔接阶段的高一学生。如课内基础题目考查的是必修上册文言文篇目的重点知识;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文本内容比较浅显,考查的字词也是属于比较基础的知识;诗歌鉴赏重点考查高考常考练字类考点;小说主观题渗透《乡土中国》相关核心概念;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为简单得体题和仿写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立意有难度。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

1.课内基础综合考查了《短歌行》、《登高》、《赤壁赋》、《劝学》、《琵琶行》等篇章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课内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

教学建议:重视课内文言文教学,落实好字词、句式等知识点的讲授,同时培养学生对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进行篇内、跨篇的归纳整理的习惯,积累相关文化常识,为以后更高难度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做好准备。

2.课外文言文阅读第5、6题为选择题,各2分。主要考察文言实词及断句,断句难度不大,得分率比较高,学生基本能够读懂意思,并准确加以断句。第7题翻译题得分率较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大都不能正确翻译出“益”、"其车” 、“所至”、"奉”等词的意思,可见学生文言文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特别是对固定词组掌握不到位。

教学建议:断句题建议日常教学时多落实诵读,培养语感,并掌握一定的句式特点;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落实关键词、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时要联系上下文意思,正确补出省略的内容;翻译后要检查,使得句子通顺流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训练,着重落实到字词,这也是翻译题给分的重要标准。

3.古代诗歌阅读考查选取的是贾岛的《寄韩潮州愈》,目的在于让考生对本土文化有更深一层的认知和热爱,以激起对乡土文化的自信。     

设置了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以及炼字型题答题技巧的掌握。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读不懂诗歌内容及答题技巧没掌握好,所以不能准确的加以运用。

教学建议:诗歌鉴赏题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读不懂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须在读懂字面意思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古诗,解读时从诗歌的题目、作者、意象的文化内涵及相关核心情感态度词、注释等入手,对诗歌的基本内容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高一学生关于诗歌手法鉴赏方面的知识积累少,综合思维能力不高,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渗透高考考点及答题规范化等知识点,为新学年及高考夯实基础。

4.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的是情境下默写,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之内,分别考查了《赤壁赋》、《师说》、《论语》。失分主要是错别字现象非常严重,错得比较多的字是:“壑”“嫠”“攻”。第2、3小题大部分学生写不出相关句子。

教学建议:对背诵的篇目,要做到字求其义,句求其解,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将背诵的篇目分散记忆,及时复习,反复巩固;整理易写错的字,避免写错别字;适时回顾考纲中要求默写的初中部分篇目。

5.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贾平凹的小说《玻璃》,考查了一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第12题考查的是对小说题目《玻璃》的理解。本题属于标题探究类题目,考查作者拟题的用意。答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小说的主旨、表达效果、手法。这道题得分较低,很多学生都只能答对其中一点。第13题要求结合乡土社会的“无讼”观点,谈谈王有福不愿打官司的原因是什么。选文阅读难度不大,但关于乡土社会的“无讼”观点很多学生都不知晓,所以无法从社会背景深入去寻找其根本原因,只是简单地从人物形象上进行分析,因而造成得分率低下。

问题一:1、标题类答题不规范,没有分点作答。

        2、只点到情节线索,没有进一步概括。

        3、答案点出现重复现象。

问题二:1、对十四篇“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无法明确其观点来作答。

        2、忽略题干要求,结合乡土中国回答原因,即抛开社会背景找原因。

教学建议:重视教材中小说篇目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解读小说的能力,并掌握解读小说的基本策略;要回归文本寻找作答依据,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规范作答,提高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能力;适当加强练习,引导学生积累小说文本的基本知识,明确小说创作的答题技巧,养成分角度、分层、分点作答习惯。通过本次考试促使学生着手阅读下学期的《红楼梦》。

6.语言文字运用重点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题型是词语辨析、修改病句、连贯衔接、表达得体、仿写句子等高考基本题型。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相近词语的意思无法准确区分。 第17题是表达得体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的关注,得分较高。但有出现一部分学生能把使用不得体的地方找出来,修改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第18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求仿写出内容连贯、形式一致、与前后句子情感一致的句子。

教学建议:语病、成语等除了传统的常规题型外,多练习近年高考采用的新题型,提高应试能力;应针对学生实际,加强应用文方面的阅读积累,多做应用文的训练,锻炼学生写应用文的能力,体现语文的生活性与实用性;让语文能真正为生活服务,为表达交流服务。

7.写作40分。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结合材料以及《乡土中国》相关内容,自拟题目,并以“我看乡土文化”或“我的乡土印象”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审题能力弱,指令意识薄弱,完全没有引用材料,或是只机械引用而没有点明材料内涵,无法完好完成写作任务。

2.忽略作文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副标题。甚至出现了对副标题的文体误解。

3.作文标题书写不规范。

4.对材料的理解不够全面,立意的深度不够,文章只能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没有思想性。

5.选择记叙文文体的写作大多题材缺乏新意,只停留于客观的描写或叙事,没能借助议论或抒情写出自己的思考或感悟,中心不突出,文章不够深刻。

6.议论文写作中的“为什么”未能采用恰当的论证方式。引用材料不能结合材料内容或《乡土中国》。

教学建议:重视培养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能力,强化学生全面理解材料内涵的意识,避免只抓一两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就进行写作;重视对实用性文体的考查和强化练习;增加学生阅读量,在阅读中指导学生积累材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议论文文体写作指导,做到由记叙文向议论文写作过渡。另外要重视书写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上一篇:关于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大单元教学 下一篇: 潮州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0-2021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