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 jys
- 2021-07-27 14:49
- 阅读 1525
2020-2021学年度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质量分析
陈研琛 林冰銮
本次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命题立足地理学科特点,考察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试题的材料来源多样新颖,围绕“区域➕主题”设置地理情境,通过层层设问,考查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彰显地理核心素养。试题难度中上,全市平均分50.5分,优良率1.6%,个人得分最高分97分,及格率31.2%,低分率比例较大。现就本份试卷分析如下:
(一)选择题答题情况
以南春中学为例,选择题平均分24分,得分率为0.5;从抽样看,学生得分较高的有选择题2、5、6、9、15、16题,得分率都在60%以上。通过对学生选择题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基础知识不扎实。如选择题第7、12,考查冻干食品及冷锋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基础条件及气压分布,而大部分学生都忽视了对概念的理解,而错选答案;
2.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试题中考查的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的实际运用,如选择题第10、14题都需运用图文信息去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原理和规律来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难于分析筛选出正确答案;
3.分析归纳能力差,思维混乱,造成失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答题情况
以南春中学为例,非选择题平均分24分,其中17题平均分12.37分,得分率为0.56;18题平均分6.86分,得分率为0.34;选做题平均分4.77,得分率为0.48。从全市总体上来看,虽然17题得分率较高,但综合起来非选择题的失分依然较严重,答题技巧仍需不断提升。主要集中反映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如第18(1)题,该题目要求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盐湖含盐量高的原因。但不少同学审题不清,无法很好的结合水循环的原理进行作答,甚至有的同学忽略了题干的要求,而生搬硬套成“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知识进行回答,因此大部分同学只能机械分析到降水与蒸发量对盐度的影响,其它得分点未能涉及到。如第20题,要求回答的是“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的有利影响”,而大部分学生却回答成“对人文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
2.获取信息、解读材料能力薄弱。如第17(3)题,该题干已点明从原材料性质和交通条件进行作答,但很少同学能回答出木薯的原材料性质“易变质易腐烂”这一点,有的同学忽略题目,反而回答南部的气候类型适合种植木薯;
3.对区域定位模糊,读图能力有待提高。如第17(1)题,学生地理位置定位不清,因此无法判读出该地气候类型,导致气候特征不明,很少能答出无霜期长,日较差较小。
4.语言表述缺乏规范性、逻辑性、科学性。如第17(4)题,按题干要求应从中尼木薯种植及其相关产业的合作两个方面去展开说明对尼日利亚的意义。学生普遍存在答题用词不规范,比较口语化,意思表达不是很到位,比如只能写出“促进木薯种植业的发展”,未能写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产品优势,促进木薯的专业化种植”;还有第18(1)题,考查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的归纳,很多同学答题表达不清晰,缺乏逻辑关系,答题应是运用水循环的环节去归纳成因,而不少学生只是罗列出要点,没有前后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5.书写不规范,卷面字迹潦草;时间安排不合理,留白现象严重。
这次试卷命题按照高考试题结构、题量的规定和难度比例命制题目。此次试卷命题以必修一二三为主,以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作为背景,紧贴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考察,总体上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难度。通过考试,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重视程度不够,该落实的学科必备知识,尤其自然地理知识回生严重,读图析图的能力较差,答案提取能力不足;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反映学生的综合性、灵活性很欠缺。
(三)教学复习建议
结合本次考试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基础年级地理备考工作,我们建议如下:
1.精研考纲,明确考点,研究真题,把握考向
研读考纲,是教师教学的必修课。明确每一章节具体的考点,以及考点与往年在细微之处的差别,才能对教学进行宏观的设计,然后区分重难点,并根据重难点预设突破的方法方案。特别是研究2021年广东地理高考卷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辨析哪些属于高频考点或次高频考点或其它,并明确每一考点具体的考察方向,进而使备课的目标更准确更注重实效。
2.吃透教材,将知识脉络化、系统化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对于高一、高二学习及复习,若只以复习资料作为蓝本,难免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而使教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效。
3.了解学情,提升针对性
①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教材内容;
②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知识及时复习和消化;
③ 加强双基训练,通过课前提问、测试强化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述;
④ 对于试卷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练习中争取多做这方面的习题,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升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
⑤要在提高优良率的同时加强学科尖子的培养;
⑥教师要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知识点要纵横联系,注重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的复习。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