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丰融课堂 名师优课引领启航——记潮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引领 开展部编教材专题研讨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活动
- jys
- 2021-05-28 10:34
- 阅读 1390
核心素养丰融课堂 名师优课引领启航
——记潮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引领
开展部编教材专题研讨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要通过立德才能树人。为推进《潮州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 )》的落实,做好本学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育人模式的转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为广大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服务。围绕思政课作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课程这一根本问题,市教师发展中心携手广东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郑丽娜名师工作室团队,以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送教引领及2020年潮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部编教材优秀教学录像课例成果推广为抓手,于5月21日在湘桥区意溪中心小学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引领开展部编教材专题研讨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市中心组成员,各县(区)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县(区)、市直小学部分骨干教师共6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01 落实成果推广 聚焦核心素养
本次活动首先是优秀课例观摩。第一节是湘桥区意溪中心小学黄月婵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二课时。黄老师的课堂,关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垃圾减量有妙招”、“送垃圾各回各家”、“变废为宝齐行动”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垃圾分类有必要VS垃圾分类没必要”进行思辩,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环保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人。该课例获得2020年潮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部编教材优秀教学录像课例一等奖。
接下来,由同样获得市一等奖的选手,广东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郑丽娜名师工作室成员、饶平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杨志炫老师上展示课。她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是一张纸》。
杨老师通过“我会变哦!”、“你找到我了吗?”、“我从哪里来呀?”、“你该怎么做呢?”这4个活动板块,让学生了解纸张的来源及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与社会的能力,感受到纸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她特别注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丰富生动,活动设计非常有趣,用“纸宝捉迷藏游戏”、“制纸工序游戏”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而“古代没有纸,人们是用什么来记录文字的?”、“蔡伦造纸”则是通过视频的演示,把时间跨度极大的知识点,让学生有了最直观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计算每人及一所学校每天用纸的需求量,需要砍掉多少棵树?让学生明确一定要节约用纸!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 并适时进行普法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条:植树造林、保护树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最后学生们齐声歌唱:我有一个美丽的家,我的家是大自然,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齐心协力来爱护她!歌声萦绕着百年书院!
02 名师引领导航 区域联动研讨
精彩的课堂之后,黄月婵老师和杨志炫老师分别进行说课。她们阐述了执教课程的设计思路,对今天课堂教学的完成落实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深情讲述了备课磨课的心路历程。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市中心组成员及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分别对课例进行了评课交流。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亲切自然的教态、独具匠心的活动设计、分层多元的评价,愉悦了学生,更是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专家们倾心交流,各抒己见,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教与评的过程中,让老师们学到了更多实用的课堂技能,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收获创设有效课堂的启迪。
市中心组成员刘宜云老师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而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及辩论能力的培养,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
张少宇校长认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这一学科教学设计的关键;而在教学目标中,如何突破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重点;他还指出课堂中的法治性与时事性的结合是本学科教学的亮点。
广东省小学道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丽娜主任 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要有理论的引导,又要对整册书的每一单元、每一节课学生要怎么学?老师要怎么教?都要有一个明晰的教案;在使用统编教材时要注意“教材、教学、学习”三个方面,她对今天两节课例做出“有序、有神、有声、有色”的高度评价。
湘桥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陈兰老师认为:上好一节道法课,“小满”是最幸福的,因此建议道法课堂要做好简化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要考虑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更要考虑其可操作性;要结合国情与时政热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潮安区陈燕生校长认为:如何在道法课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真正提高道法课教学的有效性?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 仔细研读新课标,也发现许多 “生活性”的要求,在无数次听课学习、自己亲历教学的过程中,她领悟到,要真正提高道法课堂教学的实效,只有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回归富有特征的儿童生活,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教学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
潮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潘少珍老师建议: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重在做好四个维度的工作。小学生的学,要立足教材、用好绘本、紧扣生活、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体验式教学,树立正确意识;教师的教,则要循循善诱、环环紧扣、水到渠成地把理融入学生的心灵,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式教学;课程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我要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参与素养;课堂文化的形成,要抓住学科特点、重视法治灌输、强调立德树人。
03 思辩专题讲座 提升教学技能
下午,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意溪中心小学李健校长为大家做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思辩教学的探究与实践》的专题讲座。李健校长从“道德与法治为何要提‘思辩’教学、何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辩’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实践‘思辩’教学”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阐述。李健校长指出,思辩能力应该从低部就注重培养,放手让学生表达,注意时间的把控和学生思路的引导;如果思辩教学能成为常态,学生合作也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思想就能真正加深,立德树人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研讨促成长,教学路漫漫。生动的课堂、精准的研评、充分的反思、深度的分享,赢得了与会教师热烈的掌声。小满,小得盈满,方是圆满;小满,更是告诫我们,人心不可自满。相信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和深度研讨,将会促使老师们在今后的道法教学中不断精进!让我们“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潮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2021年5月28日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