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语文

潮州市2021年高考语文科备考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度备考建议

  • jys
  • 2021-07-30 10:52
  • 阅读 1012
分享到:

 课标引领·考教衔接·提升能力

——2021年高考语文科备考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度备考建议

潮州市语文备考中心组   丁楚洁

 

2021年是广东新高考的第一年,新学期伊始,高三语文备课组都组织学习了《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在命题上的指导思想,由此确定备考复习的方向与落脚点。

一、2021年高考语文科备考工作情况

研究真题,把握命题趋势。高考不再发布新考纲后,面对新高考的变革,各校都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近三年全国卷试题,特别是山东和海南新高考的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分析命题趋势,及时调整备考策略。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调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把握高考的“变”与“不变”,并落实到班级、课堂每个知识点的处理以及复习资料的筛选上备考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确保了复习的质量。

转益多师,提高教学实效。市发展中心邀请了中山市名师专家为我市高中教师进行学科培训,以及省教育研究院专家到我市开展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推广活动暨名师送教活动。省教学骨干深入教学第一线,与金中高三教师同课异构,给我市议论文写作教学带来新的启发;省高中语文教研员指导老师们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解读高考语文考查内容、命题思路、作文写作要求,重视情境化教学和思维训练,在教学中落实新理念,做出新改变。语文科还组织了中心组老师到市金山中学和潮安区宝山中学调研,在落实对重点中学高考备考工作的指导的同时,也加强了对面上学校高考备考的扶持力度,力促培优扶差工作的落实。一模后教研员到金山中学等学校蹲点,重点抓好尖子生培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金山中学语文科高考平均分111分。为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下的备考,今年四月选拔了两位高三优秀青年教师参加由省教育学会、中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中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与来自全省近百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教学相长,并获得一二等奖。“转益多师是吾师”只有通过不断地省内外名校名师和专家学习,搭建本市各层次学校交流互动的平台,才能改变传统的课堂复习模式,为高课堂找到切实可行的道路。

备考合力,教师行动力强。为了使高考备考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各校高三备课组都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如金山中学、高级中学等学校高三备课组每周都定时、定点召开备课组会,确定教学重点,确定中心发言人,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饶平二中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检测。教师分工负责相关专题,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然后整理成为导学案,并共同研究复习备考中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华侨中学则落实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备课组责任制度,分工合作,共享资源,每周重点研究一个考点,从题型、考查方式到教学时间的安排、训练资料的使用等都作认真的讨论。瓷都中学形成每周集体备课制度,每位组员都要在会上发言,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绵德中学根据这一届学生的学情及高考命题趋势进行专题内容及安排的调整,改变过往先文言文后现代文的顺序,在进行现代文复习的同时,把文言文需要积累的词语,采用课前测验、重复叠加记忆和考查的方式分散在每周每天落实。

分层教学,提高应试能力。为了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备考的需求,各校都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模式来开展学科辅导工作。教师根据学情,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组织不同层次的测验,给予多样化的评价。如金山中学根据班级班设置的特点,实行班级的分层次备考,志博班的由任课教师自主安排进度、难度和练习,实验班的增加练习题,普通班的重视基础。由学科组长和志博、实验班的三位科任老师组成团队对尖子生进行每周的加时辅导,由学科副组长辅导临界生。高级中学对优投生和本科临界生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实行导师制,每位科任老师负责本班三位语文较为薄弱学生的专门指导。绵德中学对实验班、普通班和艺体班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落实考练,内化技法。高三语文备考复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将各类文本题型的答题路径充分内化,成为应试时的答题自觉。在三轮复习中,各校将“必备知识”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配套同类题型及时强化练习,以便学生内化技法,实现答题的自觉性。市发展中心借助统测、联考,把控教学质量。组织了七校参加的新高考高三摸底诊断考试、两次模拟考试和集中评卷,对全市语文学科的备考进行诊断,以便调整备考策略,查漏补缺。各所学校也纷纷采用与省内其他学校联考的方式来进行备考交流,摸清学情。如金山中学十月份和省内十所名校联考,高级中学、松昌中学十一月份参加学科网组织的联考。通过横向比较,加强了与外校的交流,能更清楚了解其他学校的备考情况,以便对本校的学情和备考情况进行科学诊断,使下阶段备考复习更具针对性。

二、2022年备考建议

“一核”“四层”“四翼”是高考的命题依据,突出体现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上。

㈠2021年新高考语文命题特点

“美育”“体育”成为考查重点。现代文阅读Ⅰ选用朱光潜和钱锺书的两段材料,讨论美学领域中“诗画异质”问题,并附有雕塑《拉奥孔》的图片,图文并茂,让考生在阅读思考的同时,得到一种审美浸润,体现新课标对美育的重视。作文的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使考生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命题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功能。如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中的内容,考生在解题答卷的同时,可以了解古代重视民生、强调法治、君明臣直、上下同心的优良传统。名篇名句默写中,对“三秦”的考查由固定篇目的记忆理解转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积淀。古诗阅读是唐代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诗人担心白居易遭贬斥之后意志消沉不忘叮嘱朋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厄就放弃初心,忘却了曾经的远大抱负。诗歌凸显了古人患难之中的深厚友谊。现代文阅读第5题,要求联系嵇康和顾恺之的诗句结合材料谈理解,这一点不仅具备文本本身的审美教育功能,也涉及语文课标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和跨文化研讨等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深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命题富于灵活性及开放性。近年来,高考题型灵活,随文设题,“反套路、反刷题、反死记硬背”的导向鲜明。如第5题: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此题的开放性更强,需要考生综合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目的灵活性和作答的开放性,有利于纠正一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题海战术、背答题套路的弊端。又如名篇名句默写中关于“三秦”的答案不唯一,答案可以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等。这种考查方式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给喜爱古诗词的考生更多的作答空间

命题更加情境化。境不命题。今年的语言文字运用题没有单独的题型,全部采用情境化材料,通过两材料,将词、修辞、病句修改、语句衔接等内容,纳入相应的语言情境中综合考查。如第21题就是在真实阅读情境中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实现语篇衔接的例子,对“雪衣藻”和“雪变色”关系的表达,要在阅读情境中考虑多种多重语境关系,这不仅是表达句式的选择问题,更是思辨及判断问题。试题通过设置新题型、丰富情境化考查方式、扩大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使考生正确有效地运用习得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在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学以致用。

命题加强考教衔接试题适度关联教材内容,选材与设问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例如新高考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象深刻,试题A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作出正确判断。文学作品阅读小说第8题中讨论王木匠解说石门阵时运用反复手法讲述的效果上。题目考查的不仅有反复的修辞手法,还有小说的叙事方法。而对小说叙事方法的讨论是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在统编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叙事要引人入胜”,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卫·科波菲尔》“体会小说的叙述角度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老人与海》“感受小说冷静、密实的叙事风格”均有涉及。

㈡2022年备考建议

近几年高考命题平稳与突破并举、传承与创新共存,在变化中有章可循。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语文科备考要做好以下几点:

1.课标引领,有的放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后,就成为高考命题及备考的指南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又细化和量化了高考命题的考查载体与考查方向,高考语文命题聚焦在三个关键词:情境、任务、思辨。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都是依托问题情境设置任务,并在作答中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课标、高中语文新教材高度契合,试题情境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这些启示高三教师要精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以之为准绳,才能确保教学和备考方向正确。

2.直面真题,落实方法。2021年的高考真题,呈现了高考命题在纵向与横向比较中的“变”与“不变”的特点,这对新一年高三备考有着直接的参照作用。一轮复习“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是着力点,要注重“必备知识”的能力、素养培养与提升;要摒弃复习中常见的低效高耗的做法,如按考点题型复习的模式化,教师课堂教学的灌输性,练习测试的单一性,学生学习的被动性等。一轮复习,要让学生直面真题,在通晓各类文本阅读方法、固有题型答题路径的基础上,掌握新题型的命题设问方式和答题的路径,做题时方能有章可循。

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没有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就不能形成深刻认识,更不要说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文本阅读如果再按以往的考点、题型的套路化、碎片化复习模式,是不适应新高考的变革。语文教学及备考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读懂各类文本,而文本阅读的关键又在于教学生学会理解语言。一轮的课堂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语言文字,在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言文和古代诗歌文本阅读中琢磨、品读文字,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材料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策略。既要学会信息类阅读的精准筛选和合理整合,又要学会审美类阅读的精细品味。既能广泛阅读,筛选整个信息,又能精细阅读、品味鉴赏,积累审美经验,提升审美能力与素养。

3.谋定而动,群策群力。高三备考是一场持续长、高强度的工作,备考复习既要根据学情周密谋划,确定各轮复习专题,又要落实到点,训练方法得当。首先要从薄弱处入手,抓能提分的阅读模块。如现代文阅读学生得分情况高于古诗文阅读,可将复习重点放在现代文阅读,先现代文复习,后文言文复习。在现代文复习的同时,把文言文需要积累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以“课前一练”或“周练晚练”的方式,用简易的文言文小文段练习每周定时定量进行穿插式训练,并最终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以解决学生文言知识需要积累的问题。每个专题复习也要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其次,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要抓好知识检测,又要做好数据分析。根据对高考命题趋势的把握,在备考中用心做好复习资料的筛选工作。备课组要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按复习模块,教师分组合作选编试题,每周结合复习内容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

4.重视思维训练,强化写作情境任务。高考作文命题导向鲜明,在选材的典型性、话题的开放性、思维的辩证性、题型的反套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新高考作文“体育之效,强弱之变”注重学生内在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区分思维浅表化、分析不得法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一年作文备考上,一是要重视思维训练,在作文题目材料的深入分析上下功夫。除了指导学生能完成基本写作任务外,还要能针对问题,阐述自我见解,强化思考的深入性、表达的逻辑性。二是要继续强化写作的情境、任务意识,引导学生读懂材料,细化任务指令,全面完成写作任务。无论写作类型有怎样的新变化,都应该在题干的材料要求范围内,挖掘显性和隐性层面的任务,完成具体情境、写作对象身份、内容要求、文体要求等。三是要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文明进步紧密关联,引导学生真实表达、合理表达。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与素养,根据不同的表达需求,选择恰当的表达策略与方式方法。

新的命题形式反映新的考查理念,导向新的备考模式,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课标为本,以考促教,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做好语文教育的立德树人,才是高中语文教学和备考应该有的高度与格局。

 


 

上一篇:市高中语文学科举行省重点项目课题开题报告 下一篇: 潮州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0-2021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