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初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2-01-25 09:52
- 阅读 1325
2021~2022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测
地理科分析报告
潮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庄楚金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陈惠莹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地理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题型和难度参考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初中生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卷。卷面满分为100分,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综合题共2题,每小题20分,包括填空题和问答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考点分布
本次考试范围包括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其中七年级内容约占35%;八年级上册内容约占65%。考查知识点为自然地理、世界区域自然与经济文化、中国的自然、经济与文化等。涉及面广、内容多。
(三)命题特点
1.试题实用性较强,突出学科素养培育
试题联系生活,设置情境,突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强调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符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凸显学科特色,试题设计结合时事热点
试题的情境设计结合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凸显综合性、区域性、生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等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助推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命题能按中考要求,创设情境,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运用能力。
1.选择题中得分率较高的题目
选择题中的3、4、8、9、10、12、16、17、23、24、26得分率较高。原因:一是平时训练多,学生基础扎实;二是题目较简单,选项容易排除,干扰性不大。
2.选择题中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选择题中的5、20、25、28、30题得分率较低,这些题目考查内容综合性较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薄弱,审题不仔细,没有留意题干的重要字眼,忽略地图中承载的重要信息等都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如第5题,学生对山脊山谷这两个地形部位的判断仍然较为生疏,不能很好地利用等高线的特点进行判断,方法没有掌握好;第20题,学生不理解河流入海口即是河流下游的水文特点,也没有把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与题干中“黄河在山东段”这两个信息联系起来。即学生不理解“黄河在山东段”这句话就是在提示这里是黄河下游。同时也没有理解凌汛发生的条件。第25题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示意图”考查与传统产业相比,学生不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名词,也没有留意到图8中隐藏的重要信息。第28题结合材料和简图考查“杭黄高铁绕成Z字形的主要原因”,学生忽略了材料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杭黄高铁穿越西湖、黄山等7个5A级风景区。第30题结合材料和景观图考查吊脚楼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学生忽略了“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的提示,还有对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位置的记忆不清晰,误以为渝东南、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在东南沿海地区,选择出现严重偏差。
(二)综合题
31(1)(2)题主要失分原因分析: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七大洲四大洋无法判断;②学生对尼罗河的流向判断不清晰,在没有等高线提示的情况下,不能利用海洋的位置判断河流的流向。
31(3)题多数考生能分析苏伊士运河是人工运河,宽度较狭窄,但“狭窄”等关键词出现错别字,故丢分;部分考生能分析苏伊士运河水深较浅船舶容易搁浅;许多考生也能从运河繁忙的角度答题,得分率较高;能考虑到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船舶不断往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考生寥寥无几。
31(4)题:本题得分率较低,多数考生只想到运河堵塞造成国际油气价格上涨,缺少引申到其他领域,例如还影响全球物资供应链,增加国际航运的运费,短期内造成物价上涨影响民生等。
32(1)题:方位的判断得分率较高,山地地形也有部分考生理解为丘陵地形都可以,但是有部分考生混淆概念,写成山区,就不符合题意。
32(2)题:气温日较差大或高,能通过表格数据比较较为简单得出,本空得分率高。公路运输的运输方式有部分考生写成陆运,概念较为笼统不精准,故不得分。
32(3)(4)题:本题考查延庆县扩大玉米生产规模的社会经济原因和顺义区发展蔬菜种植的优势条件,多数考生对印象农业布局的因素掌握得较好,故本题得分率较高。失分主要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题干的社会经济原因而从自然原因的角度展开答题。
三、备考建议
(一)关注中考,把握方向
初中地理教师,尤其是初二地理教师,应研读中考相关资料,每个教师都要认真做近三年中考题,分析中考题型;熟读课程标准,明确把握考试方向,并在教学中对教材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对考点进行分解和细化,做到任务和目标明确,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率。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分析近几年中考地理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能力立意。而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复习阶段,我们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应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三)关注时政,联系考点
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成就,或者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些地理现象,或者国家发生的一些大的事件,或者是一些热点的地区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中考试题命制的情境素材。教师在备考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习活动融于社会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以后教师在命题、备考中应坚持引导考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思维习惯。引导初中地理教学重视地理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依托主干知识,通过精心创设试题情境,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地理学科特点,有效引导初中地理教学。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