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2-01-25 09:16
- 阅读 1296
潮州市2021~2022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科质量分析
潮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庄楚金
潮州市瓷都中学 林冰銮
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 林琼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本次期末考试试题结合新高考模式下地理选择性考试的命题形式,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1年版)》为命题依据,结合《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为重点,结合高二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制,全面考查高二级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力求充分发挥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体现核心素养,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核
重视考查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如,21题(1)小题,说明格尔木市种植海水稻的有利地理条件;第22题(1)从水文角度,说明开发初期大庆油田架设抽油机困难的原因。这些问题的设置,都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基础之上进行,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2.内容选取导向明确,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
在选材和问题设计上,试题始终贯穿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思想,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测评的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如第21题(2),试题通过分析格尔木大面积种植海水稻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公平性原则的重要性。
3.选用真实情境,考査学生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且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这些情境包括了日常生活情境、地理与生产的情境以及地理学术情境。如第11至第12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3至第14题“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都是利用真实情境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得分率46.17%,其中得分率较低的题组为第1题,第6、7题,得分率均在30%以下,第1题考察大气部分内容,考点涉及热力环流部分,在常规考题中,下沉气流影响下天气以晴天为主,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忽略材料信息。
第6、7题同样是分析材料得出答案,高二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较弱,建议在下一阶段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二)主观题答题情况
21(1)此小题难度不大,考查自然地理过程内容,与教学内容贴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回答水源充足、光照充足这两方面,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基础不扎实,审题不清,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忽略“有利”、“自然”二词,逻辑表述混乱,很多围绕多盐碱地,内流河湖含盐量大方面做答,造成得分率较低。
21(2)此小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审题不清,回答影响不仅回答了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回答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思维角度不够全面,只考虑到有利影响,而忽略了不利影响。逻辑角度较混乱,大多数学生认为种植海水稻会加重盐碱化和荒漠化
21(3)此题较常规,多数学生能答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样的答案。但无法全面结合题干要求的青海农业打造“盐碱地改良+海水稻种植+数字化农业”新模式的意义进行多方面作答,比较机械的运用知识,而较少做到具体情境具体分析。
22(1)此小题得分率较低,关键在于审题不清、基础不牢。学生对从水文的角度把握不到位,导致无法从水文的角度去考虑答题。很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盆地,从地形崎岖角度去答题。另外,区域认知不到位,对东北地区的整体水文环境不够了解。基本无法答出冻土和湿地沼泽广布的水文环境特点。
22(2)此小题得分率较高,学生基本能答出从附近河流调水或抽取地下水。但部分学生由于基本概念混淆,答成高纬度的冰雪融水之类的,和陆地水体的补给方式弄混了;语言表达不规范,没有用比较专业的地理术语答题,多答具体的河流调水,没有答跨流域调水等,如部分同学回答为“南水北调”或者简单回答成“利用河流水”和“冰雪融水”。
22(3)本题主要出现以下问题:①学生表述不当,出现如“地面裂开”、“水位变少”、“水资源降低”等表达;②审题不清,题目已经说明本地区无天然河流,很多学生答题时仍大谈此地河流“河流水受污染”“河流水资源减少”;③逻辑关系混乱,由“注水抽油”得出了“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盐碱化”的结论;很多同学回答浪费水资源,但是不能延伸水资源浪费带来的影响;④思维角度受局限,高压注水带来的影响基本没人回答出来。
22(4)此题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①审题不清,设问的是大庆使用“俄油”的原因,很多学生回答“俄国市场广阔”;②基础知识不扎实,石化产业并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很多学生回答“俄国劳动力价格低廉”;③表达口语化,如“先用别人的,实在不行再用自己的”“节约自己的石油资源,先用别人的资源”“这样才不会对环境影响太大”;④没有分点作答,学生的答案写成一大段,表达不够清晰明朗。
此次试卷命题基本是按照新的高考的模式出题,此次试卷命题以必修一、二,选择性必修一、二为主,以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作为背景,对学生进行考察,按照高考的新模式,总体上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难度。对于第一学期还未经过系统复习训练的高二学生来说,要拿高分太难。本次考试反映出高二级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新情境学生还不是很熟悉的,虽然有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也进行复习,但是成绩很不理想,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遗忘率极高,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重视程度不够,读图析图的能力也较差,答案提取能力不足。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反映学生的综合性、灵活性很欠缺。
三、下阶段教学策略和建议
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对于教会学生从图片、视频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新的要求。建议各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视频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真实地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对于试卷存在的问题,依据高考新模式要求,在今后的练习中争取多做这方面的习题,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指导学生规范答题,使用地理专业术语,书写规范、工整,杜绝错别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3.加强学生读图、用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在实际课堂中,有的老师对学生放手不够,讲解面面俱到,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记提纲、记异处、记方法、记问题、记体会的习惯,学会积累。善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善于交流的习惯:利用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与同伴、老师交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相互补充完善,协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掌握知识、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1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