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语文

潮州市高一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2-01-25 09:58
  • 阅读 1400
分享到:

潮州市高级语文期末统测试卷质量分析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潮州市绵德中学  吴洁

 

一、试卷设计

全卷分为四大板块: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共设置18道题,100分。其中客观题10道,20分;非客观题8道,80分。

第一板块——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选自课内的《劝学》,6道题共20分。5道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道翻译题,共两小题,10分。选择题分别考查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材料是某尼的《悟道诗》。设计了两道题,共6分。其中一道单项选择题,2分,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一道主观题,4分,考查对诗歌所蕴含人生哲理的把握。

第三部分,名句名篇默写,设计了一道题,共6分,分为三道小题,每道小题两个空格,2分,一个空格1分。既有开放性的对包含“江”“月”两意象诗文的考查,也有对韩愈《师说》、欧阳修《醉翁亭记》具体篇目的考查。三道题目涵盖了诗词和文言文,包括初中和高中的内容。

第二板块——现代文阅读

这一板块的阅读材料来自名家作品,为韩少功的小说《乡长禁码》。设计了3道题,共14分。一道单项选择题,2分,两道主观题均为6分。单项选择题侧重对小说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两道主观题,一道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另一道主观题,要求结合《乡土中国》中所提及的“道德观念”,分析小说的情节。

第三板块——语言文字运用

本板块设计5道题,共14分,其中单项选择题三道,6分,分别考查成语、语段衔接、标点符号。两道主观题,共8分,分别考查语段压缩和得体。

第四板块——写作

这个板块设计了一道作文题,共40分。以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提及的“三得”为材料,引导学生从“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角度进行思考,要求选择其中的“一得”进行写作。

二、考试概况

本次考试,试卷总体难度适中,有难有易。抽样统计人数128人,平均60.813分,最高75分,最低43分,选择题难度分布跨度比较大,平均12.58分,得分率62.9%,主观题平均48.23分,得分率60.28%。

双向细目表

板块

题号

分值

题型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古代诗文阅读

1

2

客观题

1.750

0.875

0.661

2

2

客观题

0.531

0.266

0.883

3

2

客观题

1.781

0.891

0.624

4

2

客观题

0.813

0.406

0.982

5

2

客观题

0.234

0.117

0.643

6(1)

5

主观题

2.734

0.547

1.156

6(2)

5

主观题

3.266

0.653

1.012

7

2

客观题

1.641

0.820

0.768

8

4

主观题

2.008

0.502

1.400

9

6

主观题

3.828

0.638

1.511

现代文阅读

10

2

客观题

1.516

0.758

0.857

11

6

主观题

2.859

0.477

1.137

12

6

主观题

2.375

0.396

1.090

语言文字运用

13

2

客观题

1.328

0.664

0.945

14

2

客观题

1.500

0.750

0.866

15

2

客观题

1.484

0.742

0.875

16

4

主观题

1.781

0.445

1.111

17

4

主观题

1.797

0.449

0.896

作文

18

40

主观题

27.586

0.690

1.951

总分

100

 

60.813

0.608

6.892








三、学生答题情况及教学建议

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该部分重在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5题为选择题,选项在《劝学》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对初中的《岳阳楼记》《论语》、高中的《赤壁赋》《登泰山记》《师说》虚词和句式的考查。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等级为B级。本题既考查单音节实词,也考查双音节的词语,得分情况较好。第2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能力等级为B级。本题得分仅0.53较多的学生错认为A项的“金”和B项的“博学”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第3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理解能力,能力等级为B级。题目考查了“而、焉、以、之”四个常见虚词,平均分1.78,得分率在本次考试中最高。第4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能力等级为B级。考查的句式涉及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学生对判断句和被动句的掌握情况较好。第5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等级为C级。题目设计基于《劝学》的文本特点,设错点为文章的主要论证手法。学生得分仅0.23,为全卷得分率最低的题目。

第6题  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第1小题得分不理想,“顺风而呼”和“闻者”的翻译较好,而“加疾”和“彰”的翻译较差。不少学生在翻译“加疾”时,忽略“加”的翻译,没有结合上下文理解,又未能联系声音的传播特点,将其译为“加快”。对重点实词“彰”的掌握不到位,较多学生译为“听到”。第2小题得分情况优于第1 小题,学生能留意到定语后置句的正确译法,对“一”的翻译到位,但在状语“上”“下”的翻译上失分,或照抄原词,或译为定语“上面的土壤”“下面的黄泉”。

教学建议:作为基础年级,高一级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和落实,将积累落到实处,让课内所学真正内化,以待迁移。

2.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的材料是一首宋代禅诗,借助寻春之事,巧妙说明了美好东西往往就在身边,关键是要善于发现美的哲理。

第7题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难度较低,得分情况较好。

第8题  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题目未设置审题障碍,要求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对诗歌内容和哲理的理解有偏差,如“乐观面对生活”、“眼见为实”“换个角度看问题”等。

教学建议:学生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读不懂。虽然诗句的表述相对简单,但学生在阅读时出现了“断片”的情况,未能将诗歌做整体的解读,就无法正确理解。教学时,不妨在分解诗句的同时,也多做整体的文意疏通和前后关联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诗歌“起承转合”等结构方面的知识,为未来阅读更复杂的诗歌打好基础。

3.名篇名句默写

第9题  考查学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第(1)小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答题空间大,给古诗词积累量大的学生提供了更多作答可能性。部分学生由于初次遇到此类题型,忽略题干双引号内两空的暗示,所填诗句来自不同的作品。部分学生所填无“江”或“月”,还有学生强行换字,将本无“江”或“月”的诗句中字词换为“江”或“月”。第(2)(3)小题找对应句的难度不大,失分主因是准确度和错别字。本应回答“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一些学生答成了“惑而不从师,终不解矣”。“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错误率高,常见情况:句首添“而”字;在乎→在于;缺“也”;也→矣。此外,书写潦草造成无法辨认也是失分原因。

教学建议:做好日常的背诵指导工作,将背诵作为常态化的任务进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好个人的错别字积累,避免因错别字失分。

现代文阅读

第10题  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D级。该题为2分的选择题,得分1.52,学生多数能看出选项中“农民素质低下,难以管理,说明其愚昧无知,不可理喻”这一说法的偏颇过激之处,选出正确答案。

第11题  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C级。作为主要人物的贺乡长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既灵活又老练地处理问题,面对农民说话粗犷豪放,学生可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并加以概括组织成答案。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表述混乱,未分点作答;第二,内容要点重复,所有答案均围绕某一方面的人物形象展开,未做多维分析。

第12题  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安排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C级。这道题的实质是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题目引入了本学期推荐阅读书目《乡土中国》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从“孝”这一道德要素入手,结合文本分析贺乡长平定混乱局面、获得同情、受到认可、解决难题的情节。较多学生答题时未能以“孝”为切入点,空谈“道德”,甚至凭借阅读的模糊印象,从“无讼”或“礼治”等角度回答。更多的学生未能分析小说的情节,造成失分。而学生答题不准确或者答非所问,根本原因是没有完全读懂题目,对题目的要求未能完全理解。

教学建议:高一所考查的小说多为不复杂的微型小说,文本不难读懂,而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学生将来会面对更为复杂难懂的小说和题目,高一的基础教学尤为重要。第一,从小说的基础知识入手,既抓三要素和主题进行解读,也要关注小说虚构和叙事的本质,形成有效的小说阅读策略。第二,适度进行审题指导,做好答题的基础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

第13-15题的阅读材料摘选自梁实秋的《清华八年》,为写景散文,与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选文类型相同。

第13题  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该题涉及四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学生需要先辨析这些近义词语的异同,然后结合语段给出的语境,判断运用哪个词语更加恰当。本题得分1.33,错选项主要集中在A项。

第14题  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学生多数能排除B和D项,部分学生认为“不知”应修饰“黄昏”而错选了A项。

第15题  考查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辨析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标点符号自从在2019年全国Ⅱ卷出现后,逐渐引起重视。语段中的“万园之园”运用了双引号,表特定称谓。选项的四个句子分别选自《藤野先生》、《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时间的脚印》及《乡土中国》,均为初高中已学篇目或推荐阅读书目。本题得分1.48,学生错选项主要集中在A项。

教学建议:语言基础题的考查涉及面广,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语言基础,这需要平时不懈的积累和训练,可多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纠错、总结、提升。

第16题  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文段来自于《乡土中国》,论证了乡土社会生活安定、历世不移的特点,这是《乡土中国》一书中的重要观点,学生若能把握该书的大致内容,也有助于作答本题。学生答题时主要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文体意识不到位,未从议论文的特点出发找到议论的主要对象,甚至所表述的答案中未提及“乡土社会”。第二,信息主次不能区分,如缩写首句“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来作答;第三,概括用词不到位,仅以“安定”一词概括,未能将其不流动的特点表达出来;第四,答题要求未审明,超字数作答。

教学建议:信息压缩与语法压缩不同,主要依据语段的功用进行压缩,这一类题型的教学可多关注语段的功用。这段话来自《乡土中国》,是议论类的文段,对其压缩要把握论点和论据,理清论证思路,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第17题  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要回答好这道题,首先要对“书面语体”的要求要有所了解。书面语体是口语语体的加工形式,一般比较舒展、严密,它以书面形式为基本形态,用于正式的交际场合,合乎标准语规范。另外,题干透漏了如下信息:这个文段是一名学生写给屠呦呦的信,存在不得体的有四处,要求找出并改正。设错点为使用网络用语、对象错误、谦敬词错用、不自谦。多数学生能看出“光顾”“贵社”的用语问题并正确修改,“大咖”则较少学生找出,或能找出却不懂修改,修改为“大佬”等词,还有不少学生找出“不吝赐教”一词,将之改为“赐教”“多多赐教”“指点”等,可见对“不吝”并不理解。

教学建议:“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景和不同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是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也为语言文字运用题明确导向。在情境中考查语言文字运用是当前的命题趋势,得体是考查的一大要点。指导学生做好此类题目,应辨清不同的语言交际情境,做好相应积累。

㈣作文

第18题  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E级和F级。

作文题以“三得”中的任“一得”为写作对象,每一“得”均有相应的限定语,设定了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特定情境,指向“学习时”“成功后”“失败时”,以“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作为相应情境下的处世准则和必备素质。学生可由自身出发,联系自己的人生叙写故事,也可观察社会,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本题平均27.6,多数学生能完篇,写够700字。从阅卷情况来看,记叙文和议论文各半,学生基本能关注到限定语,选定一个情境写作,所写内容符合情境。多数学生选择“失败时抬得起头”为写作内容,叙写自身失败后的心路历程。一些学生论证和选例时,能充分利用教材,尤其是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中的篇目,学生用《劝学》中的“专一”阐释“沉得住气”,以孔子语录和《师说》论证“弯得下腰”,第二单元中袁隆平的例子也被广泛运用。

本次作文还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只注重限定情境,而后自由发挥。大谈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所叙之事和所证之理,并未完全符合“抬得起头”的内涵。一些学生只讲失败后如何坚持、如何克服困难,而全文未提及“抬得起头”。第二,文体不清。用几个故事证明某一“得”,但记叙多,议论少。第三,思维浅层化。一类体现在思路上,思路打不开,对中心论点未能展开议论,或生硬拼凑出两三个分论点。一类体现在语言和表达上,记叙文平铺直叙,议论文又多感性抒发,缺乏理性逻辑思维。

教学建议:高一学生处在初高中过渡阶段,对文体的选择,或是有把握的记叙文,或是尝试议论文。学生在初中得到较多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但高中对记叙文写作又提出更高的要求,议论文写作在初中较少学习,相对陌生,但学习的价值较高。教师宜做好过渡期的写作指导。第一,引导学生辨清文体,写作时文体入格。第二,结合《乡土中国》、上册第六单元等教学契机,做好议论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作文训练,从观点提炼与表达、篇章结构的设计与安排、论据的选择与使用等方面逐一训练,由句到段到篇逐渐成型,逐步写规范的议论文。第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累素材。

1

 

上一篇:潮州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 下一篇: 潮州市高三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