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初二生物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2-01-25 15:36
- 阅读 1783
潮州市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初二级生物科质量分析报告
黄仰奕 张植琴
2022年1月10日潮州市教育局组织初二级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综合质量检查,通过对部分学校提供的成绩反馈信息与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现将质量检查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试卷概况
(一)命题原则
本次考查的内容为八年级生物上册及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试卷难度适中,考点分布合理,合理安排主客观试题的比重。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意前后内容的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灵活、综合进行考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通过大量素材,创设联系实际的问题背景,强化应用意识,要求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提高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认识生物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学观念。
(二)试卷结构
试题考查模式和题型与中考一致,分值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分为3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4道非选择题(分别为读图理解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每题10分,共40分。
(三)试卷知识点的分布情况
表1:选择题分布表
考试内容 | 题号 | 分值 | ||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一、动物的主要类群 |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 1 | 8 |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 2 | |||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 3 | |||
鸟 | 4 | |||
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 动物的运动 | 8、9 | 8 |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10 | |||
社会行为 | 7 | |||
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5、6 | 4 | ||
四、细菌和真菌 |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 12 | 12 | |
真菌 | 13、14 |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 11、15、16 | |||
五、病毒 | 17 | 2 | ||
微生物内容章节综合 | 18 | 2 | ||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 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 21 | 4 |
从种到界 | 22 | |||
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 19、20 | 4 | ||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23、24 | 4 | ||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植物的生殖 | 25、26 | 12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29 |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27 | |||
鸟的生殖和发育 | 28 | |||
章节综合 | 30 | |||
表2:非选择题分布表
题型 | 考试内容 | 题号 | 分值 |
读图理解 |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 31 | 10 |
资料分析 | 细菌和真菌 | 32 | 10 |
实验探究 |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33 | 10 |
综合应用 | 动物的主要类群 | 34 | 10 |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全市共考生27857人,全市平均分18.3分,最高分30分。
平 均 分 | 各 分 阶 人 数 | |||||||||||
≥27分 | 比率 | ≥24分 | 比率 | ≥21分 | 比率 | ≥18分 | 比率 | ≥15分 | 比率 | 15分以下 | 比率 | |
18.3 | 3433 | 12.3 | 8074 | 29 | 12215 | 43.9 | 15772 | 56.6 | 18898 | 67.8 | 8959 | 32.2 |
三、考试情况分析
(一)得分率较高的题目及其原因分析
选择题得分率较高的是第1、3、4、5、6、7、9、10、11、21、22、23、24、27等小题。其中1、4、5、9、21、27这些题目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也是各章节中的重要考点。第10和11题考查的是实验,也是各章节中的重点实验,学生掌握情况也较好。第6、7、23、24题考查的是与生活相关的题目,难度不大,基本能根据选项直接排除,选择出正确答案。
非选择题中,整道题得分率较高的是第34题,考查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行为,主要出错为错别字,比如“鳍”、“鳃”“哺乳”等生物名词出现错别字的几率较高。其他题目的各小题中,得分率较高的有第32题的第1小题和第3小题,这两道题考查微生物的结构,说明比较基础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
(二)得分率低的题目、典型错题及原因
1.选择题中得分率较低的有13、16、19、25、26、29、30等小题。失误原因:
(1)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如第13题
13.电视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的脱贫攻坚为背景,讲述了西海固人异地搬迁、利用“菌草”种植“蘑菇”取得成功并逐步脱贫致富的故事,下面有关蘑菇的叙述中错误的( )
A.蘑菇种植在以“菌草”为原料的培养基上,说明蘑菇获得营养的方式是腐生
B.种植的“菌草”可以治理沙土,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C.蘑菇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进行孢子生殖
D.资料中隐含了一条食物链:菌草→蘑菇→人
此题考查的内容综合性较强,综合了营养方式、生物多样性、生殖方式、食物链等知识,学生遗忘七年级学习的食物链不能包括分解者的知识点。
(2)识图能力较弱。如第25题
25.如图中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扦插,要去掉部分叶片,以减少水分散失
B.②是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两者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③属于无性生殖,且只有母体遗传性状
D.④是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此题考查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的区别及应用,并与图形相结合,学生平时如果对知识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与图形搭配来分析,加上此题也较综合,学生容易失分。
(3)混淆概念。如16题、19题
16.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各种方法保存食品,如表中食品的保存方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食品种类 | 果脯 | 鲜牛奶 | 水果、蔬菜 | 干香菇 |
保存方法 | 渗透保存法 | 巴氏消毒法 | 冷冻 | 脱水法 |
A.A B.BC.C D.D
此题考察食物的保存方法,学生混淆了“冷冻法”和“冷藏法”,导致选错。
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此题学生混淆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种类多样性”
2.非选择题中得分率较低的有:31题的(1)(8)(9)题、32题的(2)、33题的(2)(4)及34题的(6)。
31读图理解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分类以及特征。学生对特征遗忘率高,所以导致失分严重,得分率较好的是填裸子植物和孢子生殖,但是错别字比较严重,裸子的“裸”、孢子生殖的“孢”,学生在答题时,试卷上有的抄的答案也还出现很多错别字,比如肾蕨的蕨,水绵写成“棉”;而第(7)小题主要考查花的主要结构:雌蕊和雄蕊,主要失分的是错别字“蕊”;第(8)小题考查子房发育为果实;部分学生答错成“果皮”,说明学生对于果实各部分的发育遗忘率比较高;第(9)小题考查图1中与桃花共同特征最多的是向日葵。综合性比较强,只要是要考查生物的分类,得分率比较低,部分学生答成“玉米”,桃花和向日葵是属于双子叶植物,而玉米是属于单子叶植物。建议:在学习生物的分类的时候应该要具体复习植物的分类,各种植物类群的特征和特点。
32资料分析题,第(1)小题根据资料一考查学生对细菌的结构、生殖和特有的结构“鞭毛”的掌握情况,整体掌握的情况比较好,得分率比较高。(2)考查酿造葡萄酒,具体包括主要的菌种:酵母菌,以及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产生酒精之外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酿造过程需要排气的原因。酵母菌很多学生答成真菌和曲霉而出现错误。出芽生殖,很多学生和细菌的分裂生殖混淆而答错,二氧化碳这个空得分率还是比较高。(3)小题以新冠为背景材料,考查病毒的相关内容。没有细胞结构,寄生生活,病毒类型是动物病毒。寄生,错别字严重,有写成寄身,寄存等,最后病毒类型是动物病毒。学生不能很好区别,好些写成噬菌体而出错。
33探究实验题:为了探究酸雨的危害,设计了“酸雨对蛙卵孵化率的影响”的实验。第(1)小题对实验变量的理解总体较好,绝大多数同学能够读懂材料及表格中相关信息,得分率高,实验用多枚蛙卵而不是一枚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这个点个别同学出现“避”字及“偶”字错别字现象;第(2)小题学生基本上能读懂表格中数据,水温为22摄氏度时蛙卵孵化率最高的pH值为6.8,这点正确率高,但分析实验可得出的结论绝大多数同学只能写到酸雨对蛙卵的孵化率有影响,具体是抑制还是促进很难答到点上,导致扣一分同学居多,今后还需进行该方面的练习加强落实;第(3)小题对照组及实验组的判断学生落实较好,但答题还是不太规范,答案是第5组,但同学们很多只是粗略的写“5“;第(4)小题考查酸雨主要原因是因为向大气中排放什么气体引发的,以及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减少酸雨的危害。一方面,因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七年级下册教授的,学生遗忘率很高;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认真的审题,导致扣分非常严重。大量学生填写因“二氧化碳”引发酸雨,怎样减少危害,学生填写“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减少排放,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与题干关系不是很密切的答案。
34综合应用题主要考察的是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第(1)小题部分同学只填“胎生”或“哺乳”其中一个词。同时考查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部分学生掌握情况基本还可以,但是错别字太多导致失分严重。如“鳃”写错为月字旁,“鳍”字右侧不会写,“神经”的“神”字写衣字旁、“经”字写成精,"生态系统"的“系”字写成细、“生态平衡”的“衡”字不会写。专有名词“社会行为”写成“社会性行为”。
四、今后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只有牢固掌握生物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2.注重联系,提升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前提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的梳理,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化,进行相关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可持续性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讲解概念,避免混淆。讲解重视核心概念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地介绍概念,而是概念是怎么形成的、注意的要点以及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特别是一些较为相似的概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将它们进行比较,有效降低记忆难度,提升学生复习兴趣。
4.关联实例,贴近生活。教师在讲课时,应加强课内知识与生产生活中形象生动的例子联系起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讲人类对细菌的利用,开展酸奶和酿造米酒的课外实践活动并进行课堂品酒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做中学,教学效果更好。
5.正确书写,规范作答。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在下来的中考复习训练中可把易错字列出来加强训练。对答题用词不规范的情况,在训练中应加强点评和总结。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6.重视实验的复习备考。实验要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不要流于形式。要重视实验的目的、原理、过程、现象、结果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分析技能,养成实验探究意识,形成严谨的实验思维。特别是实验操作终结性考试中的三个实验操作。
1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