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历史

潮州市初三历史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2-01-25 15:16
  • 阅读 1768
分享到:

 

2021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历史科统测质量分析

 

一、全市总体成绩统计情况

本次的期末质量检测题采用中考结构模式,考查内容覆盖九年级上册及下册前三个单元。考查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比较客观地检验了学生这段时间所学的知识。试题灵活,难度适中,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多角度、多形式地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考查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考试的结果比较正常。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潮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测成绩统计表(九年级历史、满分80分)

单 位 名 称

考试人数

平均分

最高分

各  分  阶  人  数

72

64

56

48

40分

40分以下

高级实验学校

585

53.6

78.4

38

176

327

412

484

101

金山实验学校

588

57.98

78.4

89

225

380

471

528

60

湘桥区合计

5710

39.2

79.2

238

946

1824

2721

3442

2268

潮安区合计

9232

38.53

78.4

446

1571

2714

3925

5186

4046

饶平全县

8890

38.5

79.2

251

988

2022

3322

4568

4322

枫溪区合计

1575

43.26

79

113

350

607

832

1034

541

全市总计

26580

45.18

79.2

1175

4256

7874

11683

15242

11338











 

二、试题质量分析

1.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高?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选择题考查世古史内容得分率较高,如12345121415等小题,综合题分率较高是311)(2)(3)、(4)、321)(2)、333)小题。这些题目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而且问题提得比较直接。333)开放题开放空间大,学生可从不同角度组织答案。属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考查,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学生较为熟悉,且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和设问比较直接。部分学生对主干知识和重要考点掌握得较好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如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能根据题目的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并依托已知知识来解答问题,因此答题正确率较高314)题得分率较高,很多同学能从以上三则材料中认识到二者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有优秀的作答如“思想变革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思想变革。”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回答片面性,只认识到思想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忽略社会发展对思想变革的影响。

 

2.各大题中,哪些小题或设问的得分率较低?原因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失分较大是选择题第67811162225等小题及综合题322)、332)小题。失分原因:1、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没能准确地去定位试题考查的是课本中哪部分的相关内容。2、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材料的提炼能力欠缺。特别是非选择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总结归纳形成答案,甚至某些题目的答案只要从材料中归纳就能得出,学生一旦理解出现偏差很容易失分。3、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尚未形成。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字迹要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等。4、学生对于新的题型,解题方法欠缺。部分学校反映本学期历史科每周课时少,两个课时确实难以承担本来应该至少三个课时的容量教师新课教学阶段为赶进度,往往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主观题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系统训练,使得学生欠缺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如这些题中的322)题难度较大,答案也多样化,题目的要求是从材料一中任取两个历史事件,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这个观点加以论述,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型,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读不懂题目的要求,脱离材料,没有做到史论结合,未能按照答题的规范来完成题目,甚至出现拟出的观点不成立或出现严重错误或完全不能作为观点的现象。当然,在改题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一些学生的表达、分析、概括、提炼观点等能力很强,既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和答题的规范作答,又不乏新颖的观点,完整地完成答题。

 

3.典型错例及原因分析(字数不少于400)

22小题、22. 19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题干关键信息"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突出了说明了美国工业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资本主义出现,D符合题意。而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欠缺,故判断错误。

25题属于材料类型选择题,包含了对材料的解读,对所学内容的深入分析,而且选项存在模糊性面对这种材料型的选择题,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题目的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往往以偏概全,片面思考,也没有利用有效的排除法,导致错选。

332)小题,要求学生任取两个历史事件,自拟一个题目,加以论述。题目设计比较灵活,面对这种题型,学生对题目理解不准确,导致答案方向偏离,只论述两个历史事件,但没有提取正确观点,答案不完整;或者不能结合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史论结合,甚至表述不严谨,逻辑错误。说明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分析和概括方面的能力尚待提高。如“美国的独立: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发布《独立宣言》,宣告天赋人权,创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美国内战:是场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努力”。

 

4.优答实例(字数不少于400)

322)题优秀实例:

① 观点:人民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

论述: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殖民统治妨碍了美国人民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发展,美国民众发动武装起义反抗英国,组建大陆军,最终赢得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标志是巴黎人民不满封建统治,攻占巴士底狱,在此之后先后进行多次起义,促使法国废除了君主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推动历史发展。

② 观点:国家发展要紧跟时代潮流,善于改革。

论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也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此可见,紧跟时代潮流才不会被世界埋汰,国家发展也需要领导人自上而下地发动改革,促使国家进步。

332)题首先需要学生对题干中“相互印证”理解清楚,即两段不同材料中具有相同的信息可以互相证明;其次对材料二和材料三两段材料的内容进行解读总结并提取相应的信息。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审请题干要求,能较为准确并简洁作答,如以下优秀实例:

一种,直接从材料中摘取有效信息:

①“在1847年到1864年间”与“19世纪中后期”;②“决不留情的传染病”与“人口大规模流动增加城市疫病传染的几率”;③“市政当局进行干涉”与“成立卫生局”。

第二种,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

十九世纪中后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传染病的传播;城市政府出台措施治理环境。

有部分学生基本能审清题意,答案正确,但作答不够简炼,摘抄材料内容相对较多。也有学生对题干一知半解,对材料解读不够准确,虽能摘抄材料某些有效信息,但不能准确搭配进行相互印证。如:“传染病”与“工业垃圾”、“资产阶级干涉”与“民众参与”。最糟糕的就是完全无法理解题意,随便摘抄材料,或只对其中某一段材料进行解读得出结论。

333)题,需要学生对试题给出的两段诗歌所展现的各自城市的城市工业化的不同描述来谈谈看法。在答题过程中很多同学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答题,只截取其中的一个观点来答题,出现了片面性。例如只针对诗歌(2)的观点来答题:“我认为工业化是有利的①工业化推动经济文化交流”②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些同学对诗歌的描写角度产生误解,不理解诗人是从城市工业化的利与弊的角度出发来描写,所以出现了以阶级的角度进行评论的错误,并且抛离了城市工业化的主题,例如:“我认为诗歌(1)的作者写诗时感受到工人阶级的痛苦;而诗歌(2)的作者感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快乐。”但不少学生还是能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角度出发,来谈谈城市工业化的利与弊。例如优秀实例:“城市工业化有利也有弊,它既推动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二、评价和建议

1.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命题较好?好在哪方面?

本卷整体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基础性较强,充分照顾不同水平学校的考生。该卷既注重基础题的把握,又有个别能力提升的题目,可以综合性的考核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并且在分数上可以较好的体现分层的效果。

第14、16、27、32(2)、33(1)(2)(3)等小题,命题多利用材料,图文并茂,以多元信息为载体,设问上增加开放性,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便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考查学生提炼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材料研读和综合分析、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与近两年中考最新题型相同,贴合中考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322)、332)命题较好,能跟中考接轨。

 

2.试卷中哪些小题或设问在命题上值得探讨?(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

试卷中12在命题上值得探讨,题干表述不严谨。

 

3.今后备考教学和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1教学和考试复习时不能脱离教材,要引导学生读懂教材进而做到熟悉和运用教材。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形成大历史观,而不局限于一两个孤立的知识点。

2、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运用新课标指导课程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切不可把知识教死、学死。平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题目做变化形式的训练,形成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要积极研究新课标,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在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有意识的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就历史事件和人物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正确的认识历史的能力,这样才能符合中考的命题思路,适应中考的发展方向。

3.注重加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复习阶段通过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历史事件的纵向比与横向比较,使学生能把握重大事件时间节点,把握时空观念,构建有效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提高对历史事物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形成对历史和现实的正确认识。

4.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历史意识,关注热点,注重现实与历史的联系。

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历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注重历史知识与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注重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心社会,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5.加强阅读理解的教学和训练,重视对开放性试题指导。

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是命题的新趋势。考试内容和答案的开放,为教学拓展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训练中要给学生思考问题预留空间,让不同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多角度地解答问题。针对考试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要创设问题情景,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应知其然,而且应知其所以然。把历史课“上活”,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6.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字迹要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就能在中考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科学的记忆方法、审题、答题的技巧技能方法等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考,以提高学习实效和应考能力。特别要重视开放性题目的训练,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答题,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7、注意导向,把握中考动向。研读考题、掌握动态,注意中考信息的采集与筛选,增强教学和复习的针对性,提高训练效益。

 

1

 

上一篇:潮州市高三历史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 下一篇: 潮州市​2020---2021学年度历史学科高考备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