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政治

潮州市高三政治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2-01-25 16:30
  • 阅读 469
分享到:

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政治科期末考质量分析

 

一、选择题质量分析

小题号

平均分

难度

1

2.33

0.78

2

2.44

0.81

3

1.73

0.58

4

1.55

0.52

5

2.83

0.94

6

1.88

0.63

7

1.99

0.66

8

2.65

0.88

9

2.4

0.8

10

1.24

0.41

11

2.3

0.77

12

1.77

0.59

13

2.45

0.82

14

2.1

0.7

15

2.93

0.98

16

2.16

0.72

 

二、主观题质量分析

第17题:

(一)第一问:

1、评分细则

2019年2月~2019年12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保持了稳定运行,发展稳健;(1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遭遇巨大冲击。(1分)

随着疫情有效防控、企业复工复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断好转,发展指数逐步回升,(1分)

但仍然低于2020年年前水平。(1分)

2、试卷得分情况:(试题数量3081份)平均分:2.73分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29

77

716

2116

140

 

 

 

 

3、存在问题:

题目: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答题要求:对材料一的经济图表和注的信息加以概括表述。但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照抄图表中的数据,不能概括信息;

(2)有的学生没有写出相应的时间节点,也没能说明发展指数急剧下降和逐渐恢复的原因;

(3)大部分学生只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提到“平稳发展”、“下降”和“回升”,没有看到存在的问题。

4、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提高运用学科语言的能力;

(2)教学中强调概括信息这类题型作答时不要照搬图表中的经济数据,加强训练,提高概括信息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第二问:本小题10分,主要是考查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以2019年2月—2020年10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及国家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应对措施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知识回答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1、试卷得分情况:(样本3081)平均分:4.65分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8

54

205

374

774

651

636

228

110

7

1

2、评分细则:①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催生发展新动能;(2分)可替代性答案:贯彻新发展理念(2分)如写科技创新只给1分。

    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2分)

    ③推动迈进产业链中高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分)可替代性答案: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升级均可赋2分。

    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2分)

    ⑤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分)

   (说明: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1-2分,本问总分不超过10分。如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经济竞争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

3、存在问题:

①低分层较多,0-3分达到671人,占比21.78%;高分层极少,有且只有一位是满分。从分数分布情况来看,主要是集中在4、5、6分,共有2061人,占比66.9%。

②经济生活作答最主要是的是主体,这一题目要求的是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不少考生从消费者的相关内容作答,主体不分,有写到扩大就业等内容展开分析。

③用其他模块语言来作答,例如用政治语言: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用文化语言:推动企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只抄材料现象尤为突出。不少考生均照抄题目的材料,没有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或者没有根据题目去回答如何做。

⑤信息提取能力有待提高。例如材料中“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非常多的考生无法得出“推动迈进产业链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造成失分。

4、备考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特别是要不断回归教材,夯实理论知识,让学生理清易混知识点,形成准确的记忆,力求拿到基本理论分。在夯实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关键知识点要掌握到位,准确表达。

(2) 提高解题能力,审清设问,紧扣设问结合材料,应从材料中关键词进行提取有效信息,从而进行作答,摸索答案生成的过程 。

(3)加强练习,限时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引导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做到术语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以增加非智力因素得分。

(4)注重各模块复习时语言使用和区分,包括模块内部各主体间的专用俗语的使用。

第18题:

1、本小题学生分数分布情况:总评3081份,平均得分4.46分

分阶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1分

12分

人群

70

136

337

478

539

574

460

285

130

55

12

5

0

2、评分细则:以下4小点中均包含理论观点和材料分析,其中理论观点2分,材料分析1分。具体如下: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分(替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分),或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踩意分析1分)。

(该小点总分3分, 其中人民民主的特点写到1个1分,2个或3个2分)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2分(替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2分), 将全国人大坚持全过程民主写进法律就是为了更好的践行全过程民主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1分。

(写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或只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分(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分),坚持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是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1分。

(只是写到党的领导或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1分)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分。将全国人大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意味着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拥有了更坚强的法治保障1分。

(只是写到坚持依法治国1分)

(说明:每点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1-2分,总分不超过12分。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可给2分。如果其他观点没写,只是笼统的写到坚持3个统一可给2分;如果前面有分层次写,3个统一就不重复给分。)

3、答题情况:

①该题12分,平均得分4.46分,学生总体看答得不是很好。

②审题不准确,或者说知识储备不够,大部分同学都能从党、人大制度去分析,但都局限于相关主体层面知识分析,没有上升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高度。

③有部分同学分析很多,但只围绕人民民主这一个角度,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分3个要点分析

④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不高,比较少同学能写到第4层次依法治国答案点,同学更多的是将法制保障做为最真实特点的分析,而没有上升依法治国这个高度;

⑤知识混淆,理论描述不准确,如人民民主的3个特点写不准,人民代表大会是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甚至模块知识混淆,写到具体的有条件的或普遍的类似哲学术语。

⑥不少同学写了很多要点,但缺乏层次或没要点,基本上政治生活知识的堆积,例如对权力的监督。

⑦理论与分析不匹配,如理论写人大人民代表大会是根本政治制度,后面分析人大制度为全过程民主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1分。

4、后续备考的启示

(1)备考要与时俱进,关注变化。今年是旧教材广东卷第2年,也是最后一年,应该平稳过渡,但我们老师要清楚旧教材变化之出,备考复习适当渗透新教材新思想体现新课标体现新时政。18题的理论要点实际上旧教材变化最多的地方,跟新教材观点统一。而且新教材《政治与法治》特别强调依法治国,我们在备考复习中要提高同学们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这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2)引导考生及时梳理政治生活教材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要理清知识内在联系,注重逻辑关系,政治生活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按学科逻辑关系构建知识体系,使以往掌握的一个个零散孤立的知识点变为体系化的知识系统。不管是全国卷还是2021广东卷,这几年政治生活主观题难度其实都比较大,主要是答案综合概括多,甚至融合了最新教材内容,考生能想得到的少,想不到的答案要点更多,得高分不容易。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的运用和思维方法的渗透。因此,在后期复习过程中要进行能力专题训练,精选针对性强的试题,通过演练提高学科能力。尤其是解读和获取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这两项基本能力的训练。

(4)精选典型试题,进行必要的题型训练,着力提高审题能力和实际答题能力。训练审题技巧和答题方法,在审题训练中重点关注素材解读,明确材料主旨和关键词句,做好知识定位、指向定位等,以此为基础进行答题构思、组织答案,学会事理交融的答题方式,关注答案的条理性、结构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规范性。

 

第19题:

本题总阅卷量3081份,平均分5.65分,标准差2.74。分阶情况如下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数

87

143

268

231

354

269

525

296

447

214

159

87

1

1、本题评分细则:

(1)立足社会实践(2分),材料分析1分。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革命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答出其中之一都给(2分),材料分析1分。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推动民族精神在呈现形式中的创新,答出其中之一都给(2分),材料分析1分。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答出其中之一都给(2分),材料分析1分。

(5)答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或坚持文化创作的正确方向,都给2分。

2、学生答卷存在问题:

(1)多数学生能从立足实践、形式创新、人民的主体地位回答,部分学生能从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回答,但紧扣材料分析不精准或没具体分析材料,所以本题得6分同学在各分阶中是最多的,共525人。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学生能回答,但不少学生没能提及。

(3)部分学生没运用所学原理回答问题,用自己语言回答,个别空白卷。

(4)个别学生不明确题型,从有利于即意义类作答,偏离要求。

(5)本题总体存在情况是分析层点不够齐全,结合材料准确分析得分有限,特别是第4点的材料分析。

3、今后举措及建议:

(1)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加强材料审读、踩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不要停留只答原理没有材料分析支撑的情况,更好适应高考备考要求。

(2)对文化生活有关继承、创新等方面的典题,引导学生归类整合,不就题讲题,注重拓展提升,通过同质类的学习,总结答题的共性与方法技巧。

(3)加强题型的掌握巩固。

 

第20题:

(一)第一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有关原理”,分析中国如何通过国内国际的两种做法分析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强调从方法论进行分析,同时学生应明确在该设问中何为整体,何为部分,逐一进行分析中国的做法。

1、本题总阅卷量3081份,平均分5.36分。分阶情况如下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数

166

182

190

235

339

263

466

398

622

150

62

2、本题评分细则: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1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2分)中国从整体角度考虑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分)

②中国把本国的事情办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本国的绿色发展。(2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1分)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2分)用部分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2分)。中国积极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通过一系列倡议和务实合作,推动全球绿色发展,通过加强部分之间的合作,优化整体功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分)

(评分说明:理论分说明:如学生只答整体的原理则只给1分,如果原理和方法论均有答出给2分或者只答方法论也直接给2分;如学生只答部分的原理则只给1分,如果原理和方法论均有答出给2分或者只答方法论也直接给2分,答“重视部分的作用”或“用部分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均可以给2分。但回答“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则不给分。材料分说明:从整体分析即“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则给2分。从第一段则中国国内做法进行分析,强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从而“推动本国的绿色发展”则可以给2分;从第二段则中国国际做法进行分析,强调“中国积极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发贡献者引领者”或“通过一系列倡议和务实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则可以给2分。)

3、学生答卷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体现在①范围弄错,不少同学从联系观的特点、发展观、矛盾观进行分析;②用错该理论的表述,不少同学“部分决定整体”、“部分寓于整体”、“用整体领导部分”、“用部分反作用整体”等表述;③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或文化生活的语言进行解答导致失分。

(2)答案分析缺乏逻辑性。没能从设问入手分析,材料一二分别哪些材料语言是属于整体和部分;其次没能从设问中主要是从方法论进行解答。不能精准扣题分析,

(3)只抄材料现象尤为突出。不少考生均照抄题目的材料,没有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或者没有根据题目去回答如何推进。

4、今后举措及建议:

(1)夯实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及熟练掌握,避免原理与方法论考试表述错误失分。

(2)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好设问明确题目的角度是“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做”。

(3)注重考查的宏观、中观、微观角度,特别是微观角度,原理掌握要细化、准确和到位。

(4)加强主观题同类型试题的训练,强化逻辑性的分析,能根据理论从设问去分析好材料。

 

(二)第二问:

1.得分情况:20(2)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平均分为2.95分,0分191人,1分201人,2分642人,3分569分,满分4分有1478人。

2.评分细则:

这道题的要求有两个,能够结合材料和题目主题提出建议给2分,写出提现的哲理或方法论就2分,写出多个建议或多个哲理方法论的只算一个的分数。

3、存在问题:

(1)有些学生审题不清,没写出具体的建议或者写的很广泛,如照抄题目的主题,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哲理方法论写的太泛不具体,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法思维等;

(2)写出的建议和哲理或方法论不搭配,提的建议和依据不统一;

(3)提的建议与主题不符合,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教学建议:该题属于传统的开放性题目,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理解好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提出具体的建议,对应找出哲理方法论就能得分。而在今后的备考中,对学生哲理方法论的系统复习要加强,强化书本理论,真正理解好哲理的内容,对应的方法论分别是什么,不要张冠李戴。

上一篇:潮州市初三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 下一篇: 双组共研共享共进 携手浇灌素养花开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