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其他

以教促研,研教相长

  • jys
  • 2019-07-23 15:20
  • 阅读 2028
分享到:

                            

——参加《潮州市2019年中小学音乐、美术优质课评选暨展示观摩研讨活动(小学)》有感

潮州市实验学校 李 栒

 

《潮州市2019年中小学音乐、美术优质课评选暨展示观摩研讨活动》,是我市艺术教育的一大盛事,目的在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艺术学科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形成。活动近期已落下帷幕,我有幸担任小学美术优质课评审组组长,换一个角度开展深入地学习和研讨并收获满满。

此次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暨展示观摩研讨活动的开展是别开生面的。第一个“别”,是活动的形式。为让选手发挥主场优势,同时让评审组成员深入了解市、区、县学生的具体风貌和素养,为评审结果奠定更公平的根基,活动采取选手老师在自己学校上课,评审组跑场的形式,并要求即听即评即研。第二个“别”,是评审组的成员。此次评审组成员均是市美育专家库、市艺术教育教学中心组成员,是小学一线美术教师,已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第三个“别”,是评课和研讨的过程。评审组成员对评审工作认真负责、公平公正对待:课前理解、讨论评审的要点要求,钻研教材,提前备课,明确优质课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了解教学过程。听课时,客观审视选手老师的课程设计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所设置的情境、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否解决教学难点,凸显教学重点,同时思考着:如果我是选手,我会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是选手老师的方法更好还是我的更有效?课例的亮点是什么?我提的建议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活动中吗?怎样组织更为恰当的评课语言?……评审组成员边听课,边做笔记,思考质疑,手脑并用。课后的研讨交流会中,评审组成员和选手老师各抒己见,有时取得共识,协作互补;有时坚持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不断地推敲以让课例更出彩。

  小学美术市级优质课的评选,评审组用了4天的时间,跑了9个学校,听了12节课,开了5场研讨交流会。通过多方面的考究,层层的筛选,其中四个课例获得一等奖并进行展示。这四个课例,一个课例一个年级,各具代表性。一年级《会伸缩的“动物”》、二年级《有趣的剪纸娃娃》和四年级《可爱的童帽》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三年级《缤纷的色彩乐园》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均采用自主学习,创作探究,个性体验的学习方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艺术的魅力。选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技能技法术语专业,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凸显主体地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选手老师们和蔼的笑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气,借助精美的课件、视频、教具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接受美的熏陶并积极投入到创作实践活动中。

下面就课例设置的环节阐述我个人浅薄的观点:

一、导入环节,情境趣味浓,视觉形象立体丰富。

  《会伸缩的“动物”》,蔡秋铧老师播放“变色龙辅食”视频后,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变色龙靠身体的哪个部位辅食?它采用什么方式?”“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动物具备伸缩的本领?”进而引入课题。

《可爱的童帽》,引入视频是小老鼠追着一顶随风飞舞的帽子,夸张滑稽的画面搭配上节奏轻快的音乐,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阵阵笑声。趣味的情境导入,拉进师生的心理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新授环节,探究方式丰富,注重师生合作交流。                                                                                                                                                                                                                                                                                           

《会伸缩的“动物”》,蔡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伸缩物体,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学校的大门、游乐场的弹簧床、家里的升降椅,橡皮筋……紧扣“美术与生活”,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玩具的探究让学生在玩中理解伸缩的原理,图片的阅读让学生自主发现纸弹簧的折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并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有趣的剪纸娃娃》,陈雪娜老师紧扣“美术与人文”主题,设计有趣的观察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剪纸名作《抓髻娃娃》和《刘海戏金蟾》,感知对称剪纸的形式美感,了解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融合地方民间艺术。陈老师续而引导学生用设计制作的思维欣赏习作,《爆炸头阿花》、《机器人大象腿》、《长手臂可可》、《包子头丫丫》……个性化的名称既概括作品的特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生讲授表现技法和专业术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上两个课例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微课视频演示创作方法步骤,即有效把控课堂学习时间,又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技能,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可爱的童帽》在有趣的引入后,展示、介绍畲族帽,“谁想来戴一戴?”学生纷纷举手,许晓昀老师再点出“这可是女生的凤帽!”举手的男生立刻放下手臂,女生则扬起骄傲的笑脸,学生可爱的表现从侧面反映其参与课堂的高度和兴趣。许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创意帽子,设置问题“猜一猜,老师喜欢哪顶帽子?”再次加拉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帽子的特征。许老师青春活力,感染力强,短短的十几分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学生们对老师、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更为感兴趣。示范时,许老师紧扣设计主题,紧密联系生活,运用儿童化语言调动、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对物象进行融合创新并通过点、线、面的构成组合,设计表现心中的童帽。

《缤纷的色彩乐园》,李谨老师设计富有趣味的魔术表演、玩偶传递问答游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拓宽色彩的认知。

三、辅导环节,加强创意实践,关注学生本体。

《会伸缩的“动物”》,一年级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设计活动,思考“在动物的哪个部位添加纸弹簧?伸缩的用途是什么?”学生小组展开创意构思,自主分工,协作运用纸材折叠组合等方法设计制作纸弹簧,帮助动物解决生活难题。在创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有趣的剪纸娃娃》,二年级学生对纸材进行平面造型和组合装饰为参加舞会的人装扮,学习掌握“造型对称、图案有趣”的设计特点和制作方法,在创作的过程中收获审美体验和造型乐趣,提高审美趣味。

《可爱的童帽》,四年级学生从个人的观点、角度出发,独立设计一顶有个性的童帽,提高表现物体的能力,树立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缤纷的色彩乐园》,三年级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缤纷的色彩。

四、评价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巧用美术语言。

《有趣的剪纸娃娃》学生运用美术语言,积极大胆参与评价,介绍作品名称和创作意图,凸显造型特征、形式美感、色彩装饰和寓意,学会艺术美的表现。

《可爱的童帽》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创意构思,通过生评“你喜欢哪顶帽子?”,自评“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师评“如果,再……更好!”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表现能力。

五、拓展环节,紧扣教材内容,以立德树人为导向。

选手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变废为宝等德育素质,潜移默化养成学生勤思考、爱动手,爱生活、爱创造的良好品德。

《缤纷的色彩乐园》,李老师利用学生剩余的颜料在玻璃上印画,将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口号化为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展示教师的基本功。

《可爱的剪纸娃娃》,陈老师展示剪纸在生活中的运用,窗花、年画、花灯、建筑……如果陈老师能涉及潮州剪纸艺术,那传承的意义将更为深远。

总体上看,四个课例经过多次的研讨,课程设计亮点多,经得起推敲。再次听课后,我又有新的想法:在美术授课过程中,应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缤纷的色彩乐园》,李老师在引入环节让学生欣赏眼睛里的色彩、色彩的味道和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情感。我认为李老师递进设计的本意是调动学生通过不同的观感深层次接触色彩,让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色相,而是立体、有生命力的。可这一环节的开展仅靠PPT展示,过于片面单调。我认为在体验色彩味道时,图片中出现辣椒、草莓,学生明确知道红色的味道可以是辣的,也可以是甜的。展示紫色葡萄图片时,学生产生意见分歧,有认为是甜的,有认为是酸的。如果老师能紧抓教学契机,让学生品尝葡萄,因葡萄品种和学生口味的不同,将会获得各不相同的结论亦会直接产生不同的色彩情感,这时眼睛里的色彩也更为真实,相信这更符合李老师课程设计的初衷。或者在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老师给予肯定“你们说的都对,你们的见解特别独到!”,再运用语言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细心感知,反复验证理论的正确性:黄色,柠檬,酸的,可黄色的香蕉是甜的;绿色,青苹果,酸的;猕猴桃,甜的;苦瓜,苦的;青椒,辣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思考,提出批判质疑,进行实验验证,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逐步形成六大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素养。

色彩的感觉没有标准答案,色彩的调配也是丰富多彩的。红黄混合就一定混出橙色吗?玩过调色游戏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不是。如90%的红色和10%的黄色混合,红色没能看出明显的变化;反之,10%的红色和90%的黄色混合,得到藤黄色。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出色的魔术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感受色彩变化的丰富。学生将自然产生疑惑:为什么红色和黄色混合能混出很多不同的色相?续而老师通过演示、解惑推出间色的概念:两种原色作等量混合才能得到间色,即等量的红色和黄色进行混合才会得到橙色。同时牢固掌握色彩调和比重的重要性。这符合六大核心素养之实践创新素养中的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两个基本要点。

参加本次活动,我学会用换位思考去审视课程的设计,懂得用辩证的方法去考究教学活动的开展,深刻理解六大核心素养,也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方案有更具体实质的研究。

 

上一篇:市教育局组织2019年音乐、美术优质课评选展 下一篇: 转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专项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