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语文

潮州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 jys
  • 2022-08-08 16:07
  • 阅读 521
分享到:

潮州市高二级语文期末统测试卷质量分析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语文备考中心组

 

一、试卷概况

试卷按新高考Ⅰ卷模式命制,在内容上由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大板块构成。设置了23道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2道,每题3分,共36分,主观题11道共114分。试卷总体难度适中,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抽样统计人数150人,平均92.58分,最高111分,最低70分,选择题平均19.63分,主观题平均72.95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教学建议

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Ⅰ

现代文阅读Ⅰ以讨论诗词中“隔”与“不隔”为文本核心,选取了两个阅读材料,设置3道单项选择题,2道主观题,共19分。

第1-3题 分别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筛选和分析、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比较辨析、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选择题共9分,总体难度中等,平均得分分别为1.37分、2.28分、2.36分,共6.01分。

第4题 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题目分值4分,平均2.48分。该题要求学生分析引用王国维“隔与不隔”作为论据的论证目的。可从材料二的第三段、第四段提取相关信息并理解分析。不少学生能答出引用王国维的“隔”与“不隔”作为论据是为了论证作者观点,却未意识到作者以此为论据的同时指出其不足。

第5题 考查学生运用文中信息探究问题、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题目分值6分,平均3.99分。题目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中的材料。学生答题时大多能答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写景能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的感受及遣词造句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但表达作者的“真感情”却被忽视。

教学建议: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大多来自科普文章、学术著作,学生因对这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大多有畏惧心理。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应培养学生阅读时注意整体意识,提高梳理文本逻辑的能力,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同时,应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审题训练,认清题干要求,审清答题的范围及限定的角度。

2.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的文本是海明威的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的节选部分。单项选择题侧重考查对小说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观题则是考查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对作品中意象含义的理解能力。共4道题16分。2道单项选择题,各3分,两道主观题为4分和6分。

第6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该题D项设错点在于小说情节的理解,难度中等,平均得分为1.15分,36%的学生错选C项。

第7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平均得分为0.6分。小说有虚实两条线索,实线体现哈里肉体上的由生到死;虚线体现他精神上的由死向生。A项分析为虚线体现哈里的“由生到死”,学生对虚实线理解不当。

第8题 考查考生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该题共4分,平均分为2.69分。从评卷情况看,多数学生能概括出哈里想改变自己,精神得到超越等,但一些学生也存在概括不当、分析不准确的问题。

第9题 考查学生对作品中意象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题目分值6分,平均3.99分。题目选取了“被风干冻僵的豹子”,多数学生能答出豹子象征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少数学生能答出是海明威的自我象征。仍有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用“为下文埋下伏笔”“与结尾互相照应”等套话作答。

教学建议:教材中的经典小说不容忽视。应该利用它们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同时应该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明确答题思路。

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篇目摘编自《晋书·王羲之传》,传主为学生刚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设置了5道题,共20分。其中三道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一道翻译题8分,一道简答题3分。

第10-12题为单项选择题,共9分,总平均分4.87分。第10题为断句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平均得分1.99分,得分率67%,20%的学生错选B,失分学生多数未能看出“啖羲之”是“先给羲之吃”的意思,把“羲之”理解为下一句的主语。第11题考查考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平均得分1.85分,题目对古代基本称谓的知识进行考查,属于常见的文化常识。第12题考查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能力层级C级,平均得分1.03分。多数学生因不理解“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之意错选了B项。学生答题时应结合语境,理解出王羲之给门生写的字被门生的父亲刮去,并没有被人购买。

第13题 考查考生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共设置两道翻译题,每题4分。第1句平均得分1.94分,学生对被动句和省略句的翻译较好,但对“失辞”一词部分学生能译出,古今异义“行人”多数学生未能译出。第2句平均得分1.85分,“夙遭闵凶”翻译得较好,部分学生能翻译出“过庭之训”,但“不天”多数学生未能译出。

第14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平均分为1.99分。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原文抓住关键点作答,不足之处:不少学生把“服食养性”理解成王羲之贪吃、王羲之是个吃货等。

教学建议:文言文阅读比较枯燥,基础年级必须落实文言文基础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读懂文本,分析文本。

2.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的材料是诗人李白的作品《听蜀僧濬弹琴》,语言通俗易懂。设置了两道题共9分,包括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

第15题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平均分0.89分。设题点在诗歌表达内容理解,不少学生错误理解“秋云暗几重”为乐声沉重,故把C项误认为分析正确而错选了其他选项。

第16题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总分6分,平均分3.87分。题干要求将该诗尾联与《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进行对比阅读,分析表现音乐手法上的不同。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两首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但不少学生只能准确回答一种手法,不能准确地对比两种不同手法。

教学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标题、作者、意象、注释读懂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炼字也必须在全面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断章取义。同时应重视学生诗歌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答题规范问题。

3.名篇名句默写

第17题 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名篇名句默写部分共6分,3道小题,每小题两个空格,每空1分。高中篇目考查两小题,分别是苏轼的《赤壁赋》、李密的《陈情表》,第三小题是开放性默写题。学生平均得分2.91分。《赤壁赋》的句子有不少学生写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陈情表》的句子大部分学生能写出,这两小题错别字现象严重,“渺”“兮”“宦”“矜”写错的较多。开放性默写题选用古今诗词中的“虎”的意象,多数学生能答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诗句,但一部分学生积累不足,甚至写成儿歌,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

教学建议:名句名篇默写近几年考查难度加大,特别是出现开放式默写题,更能看出学生的文化积累程度。这就需要学生能熟练背诵、理解到位并做好积累,而不是停留在机械式的背诵上。教师当指导学生对错字重点标记,防止再次犯错。

语言文字运用

这一板块共提供个语段,设计了5道题,共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使用了一个关于古典小说回目的语言材料,命制2道单项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共11分,选择题考点安排在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上,主观题考查考生名著阅读以及鉴赏小说的回目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Ⅱ设置了一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共9分,分别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和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18题 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题目难度中等,平均分1.79分。

第19题 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平均分1.65分。原文存在主宾搭配不当,选项增设成分残缺和结构混乱等模糊选项。学生误选集中于D项,即忽略了成分残缺的语病。

第20题 考查考生名著阅读以及鉴赏小说的回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平均分1.81分。学生基本能选择对联进行形式上的分析,内容上多分析“黛玉葬花”“宝黛爱情”等,但不少学生对《红楼梦》的内容仍十分生疏,未能结合内容进行分析,仅回答一些套话。

第21题 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平均得分2.68分,得分率90%。学生基本能按句式一致、主语一致的原则选出正确答案。

第22题 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衔接表达的能力。文段中3个句子需要补写,每句2分,共6分,平均得分2.16分。补写句子是常考的题型,必须做到瞻前顾后,确定补句的关键信息。从学生答题情况看,第一、二空答题情况较好,第一空个别学生没能提炼出关键词“皮影戏”,第二空部分学生无法答出关键词“非遗传承人”,第三空较前两空得分率低,学生未能准确提炼关键词。除了未能准确提取关键词之外,补写的句子存在语病、上下文衔接不上也是失分点。

教学建议:语言文字运用板块重点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其涉及的题型较多,教师应在平时对修辞手法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压缩语段、补写句子等进行分类训练,落实基础知识点。在课文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鉴赏和拓展,全面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学生不够重视,遗忘率极高,教师还需督促学生阅读并给予阅读指导

作文

第23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E级和F级。总分60分,平均43.3分。

该题属于思辨类材料作文题,试题共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的重点在于“放下”。在这里,“放下”的方式,可以是“与自己和解”,不过分纠结,“与世界和解”,不过分计较。“放下”的结果,是可以让自己获得“万般自在”。材料二中史铁生的观点,则是要均衡好“放下”和“执着”,“放下”那些占有的欲望,而“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题目要求写一篇思考“执着与放下”的文章,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涉及两个方面,思考“执着”与“放下”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生需要执着些什么,又需放下些什么。材料二给出了明确的范例,往深层次去思考,需要放下的应是束缚人成长的不利因素,需要执着的应是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价值观等。如果只谈“执着”,不谈“放下”;或者只谈“放下”,不谈“执着”,均属于不符合题意。

从学生写作情况来看,一些学生能结合材料分析,深刻地分析“放下”和“执着”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结合事例进一步对人生展开思考,思路清晰,内容充实。但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重点不突出,均衡使力分析“放下”和“执着”,但未体现两者关系。第二,把“放下”和“执着”捆绑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未能体现两者的辩证关系。第三,脱离材料自行写作。个别学生完全无视材料,随意立意,如“悟本心,明得失”。

教学建议: 思辨类材料作文是当前热门的作文命题方向,抓住思辨要素的同时应该留意“结合材料”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而非抓住关键词后就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材料和要求要一字一句地解读,按作文要求紧扣材料进行构思。

1

 

上一篇:潮州市高一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 下一篇: 潮州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1-2022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