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科教研资源平台 政治

潮州市九年道法科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 jys
  • 2023-02-27 16:15
  • 阅读 2259
分享到: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质量分析

潘少珍    丁伟松

 

一、命题导向

本次期末质量检查试题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的考查。考查的内容注重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时政热点的联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考查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本次考试的范围为九年级上册全部内容,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难易适度,能真实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试题特点

本次试卷的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题结构、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要求题命制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能立足国情、省情、市情,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总体上坚持了平稳发展、能力为本、关注时政的特点,基本上做到了“题在课外,理在课中”的考查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特点。试题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与启迪作用。从总体看,本次考试的试题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相适应,具有如下特点:

1.立足学科本质,体现素养考查

试题围绕统编教材的落实,将教材的资源转化为试题考查的问题情境,凸显学科能力培养。如试中列举了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中国腾飞谱新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延安精神同红旗渠精神、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办奥等内容,着力培育学生对党的领导和发展理念的认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引导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克服教与学、学与用“两张皮”的现象,其导向作用清晰、准确。

2.考查形式多样,渗透课改理念

试题注重对所学双基的考查,但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选取的素材面广,基本上围绕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选取了学生身边或熟悉的人和事,通过文字、漫画、政策、时事等多种形式,以具体的现实生活现象和事实作为情境根据新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例如选择第12题,第19题,第22题等等,这些题目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读题兴趣,让学生不再感到试题内容距离自己很远,不仅易于理解接受,同时也是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过程。

3.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评价多元化

一是:试题从认知水平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培养,思想觉悟的提高三个方面命题,体现了人本思想,学生不应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二是:在题干中提供一定量的信息,帮助学生审题、解题,避免了单纯的死记硬背,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是:设置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元化,评分的采意性,在于鼓励学生创新。如:21题、22题、23题的第(1)问和第(2)问,都是以事关民生、国情等时政热点话题、考生活动为背景材料,内容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着力于对教材的深挖,其形式、内容、设问、答案都具有包容性,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鼓励打破常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

 本次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参考人数28360人,及格10845人,及格率38.24%,人均成绩41.90,优秀3150人,优秀率11.11%。

1.得分率较高的题目及原因分析

选择题123610111416得分率比较高原因是命题结合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提供材料,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读图识图用图能力,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非选择题中211)你从上述情节中能获得哪些正能量?(4分)问题设置比较直观,要求学生运用词语对正能量进行描述,对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可以比较轻松作答。此外,这种题型学生平时训练得也比较多,学生掌握得比较牢固。

22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本次推介活动的认识。(6分)此问大部分学生懂得从意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不少学生对意义的分析角度多,既能结合材料,又能运用课本观点,值得肯定,这反映出平时各学校教学中,“意义”题型上的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已深入学生的心。

233)结合以上寄语,谈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如何才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6分)。大多数学生能理解题意,结合青春寄语从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创意意识和行为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回答。谈青少年做法的类型题平时教学中训练得也较多,学生能掌握答题技巧,熟练套用答题模板。部分学困生也能答出一个小点,总体上得分率较高。此设问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得分率较高。

2.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原因分析

选择题得分率较低的有:第4、5、7、12、13、17、18、19、20题。主要存在问题:①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落实,未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综合、迁移能力较薄弱;②审题能力不强,未能提取有效的信息,造成失分。如:7、8题,由于该题属于跨学科考题,学生语文基础较差难以理解材料,导致失分严重。最令人意外的是19题,迷惑性较强,多数学生没能抓住关键词“志愿者”,所以选成B选项。

非选择题部分。212),有同学认为,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没必要再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6分)该题得分率较低,主要原因是:首先,这是一个原创型的题目,不少学生在新题目面前不懂得进行知识的变迁,已经迷失方向。其次,对课本知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21题(2),旨在考查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红旗渠精神、延安精神)、民族精神(红旗渠精神、延安精神)的意义价值、新时期必须弘扬民族精神(红旗渠精神、延安精神)。但部分学生忽视了红旗渠精神、延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故答案偏离主旨。最后,对于“评析类”题目部分学生还未形成严谨的答题习惯,按照该有的步骤去作答。

22题(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本次推介活动的认识”。本小题以本土时政材料为依托,以“对该活动的认识”作为问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共享、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发展理念”等的综合运用,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解题方法和组织答案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审题时未能抓住题目中推介活动“共享丰收硕果,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再联系材料提炼出材料中本推介活动是由“湘桥区农业农村局、湘桥区磷溪镇政府主办”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将问题答案引至党和国家政府如何执政为民,如何为人民服务,如何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等内容作出回答。多数学生都是从政府举办本次推介活动的原因或意义进行分析,造成本题分数得分率低。解题方法掌握不牢固,“认识”的题目,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作答,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学生平时疏于积累,材料分析提炼能力、审题答题能力仍有待提高

222),“结合材料,谈谈对我国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8分)”本题得分率不理想,存在问题:大部分考生没掌握“理解”型题目的答题方法,答题步骤缺失,思路混乱。缺乏提取信息能力,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民主”知识记忆模糊,表述出错,张冠李戴。不明确全过程人民民主考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义,大部分同学没能结合材料分析就作答,导致扣分;甚至有同学答非所问,如回答: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该题出现空白卷较多,部分考生机械地照抄材料,缺乏自主分析能力。

23题【读懂成就】(1)从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4分),此小题失分较严重。主要原因表现为:①部分学生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不能将材料中的“高校担当”与教育,人才等联系起来,对材料隐含的逻辑关系不清晰。②答题角度单一,大多数同学仅从创新的重要性这一角度作答,能从教育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以及科技、教育、人才三者的关系作答的极少,无法多角度回答问题。③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答案表述不完整,呈现碎片化。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培养人才”等等。部分学生用关键词替代答案,无法完整、准确地表达,以致于失分。④存在知识性错误的表述较多。如,“人才强国基本国策”等等。

23题【感悟意义】(2)结合材料,请你分析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办奥的意义(6分)。本小题存在的问题是:①未能从北京绿色办奥对世界的意义答题,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等。②未能从绿色办奥对人民生活的意义答题,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等。③部分学生答成“怎么做”,与题意要求不符。④部分学生答案忽略了结合材料导致失分,甚至出现空白卷现象。

3.学生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选择题失分较多。表现在:在做选择题时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非选择题做题时间有限。学生对于材料所能考查的知识点不明确,不能正确分析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对于表述错误的选项不能进行排除。暴露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观点理解不到位,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理顺。

2)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答题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同时,部分学生的答题语言粗糙、口语化,或词不达意,不知所云。当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该题的得分。  

3)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22题,这道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得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答题语言不规范,文字表达能力差;答题抓不住要点,缺乏条理性;学科能力不强,没有使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  

4)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比如第23题,学生没有抓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没有读懂问,导致失分严重,探究实践题中开放性强,但是学生对于开放性题目存在恐惧心理,思维打不开,不知道如何下笔答题,这说明学生此类题型的解答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今后教学的建议

针对本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建议教师在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夯实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正所谓“没有知识点是不行的,但只有知识点是不够的”。

2.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常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处理好两个转变。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023年2月22日


上一篇: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 下一篇: 怀揣理想,脚踏实地 追光向阳,逐梦成长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